千呼万唤的“尔滨”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尔滨”哈尔滨,一座因冰雪而闻名的城市。 每年1月5日,当松花江畔的冰雕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时,这座城市便迎来了它最盛大的节日——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这个始于1985年的节日,最初只是哈尔滨人为了打破冬季“猫冬”习惯而举办的冰灯游园会。 时任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副处长的邹得鲤在接待来哈观赏冰灯的港澳台胞过程中,发现他们不仅爱哈尔滨的冰灯,而且也爱哈尔滨的白雪,由此产生了举办“‘哈尔滨之冬’冰雪节”的设想。这个大胆的创意,最终演变成了今天享誉全球的国际冰雪盛会。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将自然资源与艺术创新完美结合,更在于它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美国城市规划大师沙里宁所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文化抱负,读出它的文化追求。” 哈尔滨通过冰雪节,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多样性和创新性的城市。

冰雪节对哈尔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据统计, 2010年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02.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0.61亿元。 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哈尔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哈尔滨市近年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建设“4+4”现代产业新体系,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然而,哈尔滨的“出圈”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但在此之前,哈尔滨曾因冰雪大世界“退票风波”陷入危机。当地政府及时应对,通过增设更衣室、免费摆渡车等措施,成功化解危机,赢得了游客的好评。

哈尔滨的转型之路,某种程度上也是整个东北地区的缩影。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哈尔滨曾是中国重工业的重要基地。但随着南方沿海城市的崛起,哈尔滨在城市竞争中逐渐落寞。 冰雪节的成功,为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鑫指出,哈尔滨的火爆“出圈”说明,“路径依赖”其实是可以轻易打破的。这为东北经济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冰雪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东北“半年闲”的困境,为东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从淄博到哈尔滨,这些老工业城市的“出圈”之路,展现了中国城市竞争的新进阶。它们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招商引资,而是通过提升城市服务、创新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体验等方式,实现城市的转型和突破。这种转变,不仅关乎旅游业的发展,更关乎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尔滨”哈尔滨,这座因冰雪而闻名的城市,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新的篇章。它的成功,不仅属于哈尔滨,更属于整个东北地区,为中国的城市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