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3
公元254年,曹魏朝廷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大案。中书令李丰、征西将军夏侯玄等人因涉嫌密谋刺杀大将军司马师而被处死,三族被夷灭。这起案件不仅牵涉到曹魏宗室和高官,还涉及皇室成员,其影响之大、牵连之广,在曹魏历史上实属罕见。
夏侯玄出身名门,是夏侯渊的从孙,母亲是曹操养子曹真的妹妹。他年轻时便以才华出众而闻名,曾担任散骑黄门侍郎等要职。然而,夏侯玄的性格却颇为自负,甚至在一次觐见时因与出身低微的毛曾同坐而感到耻辱,这一行为惹恼了魏明帝曹叡,导致他被贬为羽林监。尽管如此,夏侯玄仍凭借其家族背景和才能,在曹爽执政期间官运亨通,被任命为征西将军,执掌雍凉州军事大权。
相比之下,李丰的背景则显得逊色许多。他的父亲李义曾任谏议大夫,但早逝,使得李丰在朝中地位不高。然而,李丰却善于周旋于各大势力之间,这种两面讨好的策略让他在高平陵之变中得以全身而退,并在司马懿死后接任中书令一职。
这两个背景迥异的人物,却因共同的不满而走到了一起。夏侯玄虽有才华,但行政能力平平,失去兵权后郁郁不得志;李丰虽官居高位,却始终未能获得司马氏的完全信任。两人加上同样感到不受重用的张皇后之父张缉,逐渐萌生了除掉司马师的念头。
他们的计划很简单:利用皇帝封拜贵人的机会,借助宫中侍卫之力刺杀司马师。为了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他们还拉拢了宫中的宦官苏铄等人,并承诺事成之后给予封侯之赏。夏侯玄则被推举为取代司马师的大将军人选。
然而,他们的密谋并未能瞒过司马师的眼睛。在察觉到异常后,司马师迅速采取行动,将李丰召至府中审问。李丰自知难逃一死,便坦白了所有密谋。随后,夏侯玄等人被捕入狱,不久后被处死,三族被夷灭。皇后张氏也被废黜。
对于此案的真相,历史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记载。《三国志》中记载,李丰在面见司马师时直接承认了所有密谋,随后被乱刀砍死。而《资治通鉴》则记载,李丰并未向司马师坦白,而是被司马师直接处死,随后夏侯玄等人被捕,并被强迫认罪。这两种记载的差异,使得此案的真相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无论真相如何,夏侯玄和李丰案无疑加剧了曹芳与司马师之间的矛盾。同年九月,司马昭奉命率军抵挡姜维,却直接带兵进京。这道诏令实际上是司马师以天子之名下达的,目的是废黜曹芳。不久后,曹芳便被废为齐王,结束了他长达十五年的统治。
这起案件不仅改变了曹魏的政治格局,也为司马氏最终篡夺曹魏政权埋下了伏笔。夏侯玄和李丰的悲剧,折射出曹魏末期政治斗争的残酷与复杂。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权力斗争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而个人的命运在历史的洪流中常常显得渺小而脆弱。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夏侯玄和李丰能够更加谨慎,或者司马师能够更加宽容,历史是否会有所不同?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夏侯玄和李丰案,成为了曹魏末期政治动荡的一个缩影,也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