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在广州市恩宁路的一家铜器店里,70后苏英敏正忙着打磨一件铜器。他的父亲苏广伟坐在一旁,不时给出指导。这对打铜父子的日常,正是中国铜器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
铜器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从商周时期的礼器,到汉代的实用器皿,再到现代的艺术品,铜器始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据考古发现,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可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 此后,青铜器在中国经历了近2000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体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铜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20世纪90年代,广州西关一带著名的打铜街逐渐没落。但令人欣慰的是,像苏家这样的打铜世家仍在坚守。 苏英敏不仅继承了父亲的手艺,还大胆创新,将铜器定位为“奢侈品” ,成功打开了高端市场。如今,“天程铜艺”的年销售额是以前十多年总和的两倍。
铜器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定位。 除了传统的实用功能,它更多地被赋予了艺术和收藏价值。例如,苏家制作的全铜鸟笼就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一件艺术品。同时,铜器也融入了现代生活,如铜制灯具、装饰品等,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
值得注意的是, 铜器文化正在吸引新一代年轻人的关注。 海归女孩林琳放弃白领工作,选择到恩宁路当打铜学徒,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她的选择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反映了铜器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新活力。
铜器文化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它从远古的祭祀礼器,到汉代的实用器皿,再到现代的艺术品,始终在适应时代需求,焕发新的生机。这种与时俱进的能力,正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关键所在。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该珍惜和保护像铜器文化这样的传统工艺。它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共同努力,让铜器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