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吴昌硕篆刻风格及其印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吴昌硕(1844-1927)是中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大师,被誉为“诗、书、画、印”四绝的集大成者。他在篆刻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开创了浑厚苍茫的吴派印风,将六百多年的印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吴昌硕的篆刻风格独具特色。首先,他的篆法独立,自成一家。吴昌硕以石鼓文为基础,集前人古籀书法之大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篆刻风格。正如他七十一岁时所刻的“半日村”印,浑朴雄放、重拙大气、圆融敦厚,展现了其篆法的独特魅力。其次,吴昌硕在章法布白上独具匠心。他善于在方寸之间营造磅礴大气,如“湖州安吉县”朱文印,线条苍茫富有质感,印面田字格中篆隶书法相间,章法独特,结字安排紧逼印边,三边围栏,右侧残点虚连,展现出古意盎然的美感。

吴昌硕的印学思想深刻而独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他主张“与古为徒”。吴昌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他认为学习篆刻必须深入传统,但并非机械模仿,而是在传统中不断化古为我,勇于创新。他曾说:“予嗜古砖,绌出资,不能多得,得辄琢为砚,且镌铭焉。既而学篆,于篆嗜猎碣。”这体现了他对传统的深厚情感和深刻理解。

其次,吴昌硕强调“气韵自然”。他认为篆刻作品应该像人体一样,肢体躯干配置得当,血脉精气贯通无阻。他在创作实践中,借助独特的“以气入画”思想,塑造出了气势磅礴、生机勃发的篆刻艺术面貌。正如他所说:“作画时须凭一股气”,这种对气韵的追求同样体现在他的篆刻作品中。

最后,吴昌硕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他认为印章的章法布局应该自然和谐,如同一家人关系的团结和睦。在吴昌硕看来,只有当篆刻艺术的诸多要素协调统一时,才能达到自然和谐的审美境界。这种对和谐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

吴昌硕的篆刻艺术成就,是他全面修为的综合反映。他充分运用传统资源,创造性地融通变化,构建起强烈的个性风格。沙孟海先生在《印学史》中评价道:“由于吴俊卿的气魄大,识度卓,学问好,功夫深,终于摆脱了寻行数墨的旧藩篱,创造了高浑苍劲的新风格。”这种创新精神和全面修养,对当代印人如何加强自身学养、提升艺术品质、注重艺术创造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吴昌硕的篆刻艺术和印学思想,不仅丰富了中国印学的内涵,也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和精神财富。他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将继续影响和启发着后来者,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