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毛泽东《七绝·观潮》古诗欣赏及解析 涨知识

发布时间:2024-09-03

Image

1957年9月11日,毛泽东在杭州视察工作时,恰逢钱塘江传统的观潮节。他轻装便服,来到最佳观潮地盐官镇。面对汹涌澎湃的钱塘江潮,毛泽东凝神沉思,最终吟成了这首《七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生动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阔景象。首句“千里波涛滚滚来”化用了杜甫的名句“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出了海潮初涨时的磅礴气势。次句“雪花飞向钓鱼台”则运用比喻,将浪花比作飞雪,形象地展现了潮水与石岸相撞时的壮观场面。

后两句“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则转换了视角,从观潮者的反应入手,进一步烘托出潮水的雄伟气势。特别是“铁马从容杀敌回”一句,巧妙化用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意象巧妙结合,赋予了诗歌更深层次的含义。

《七绝·观潮》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佳作,更体现了毛泽东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思想。诗中所展现的开阔胸襟、豪迈气概,与毛泽东一贯的革命精神和领袖气质相契合。他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意象相结合的手法,也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创作于1957年,正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继续健康发展的时期。当时,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全面展开,国民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创作的这首诗,无疑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发展的美好愿景和坚定信心。

《七绝·观潮》虽然只是一首即兴之作,但其艺术成就却不容小觑。短短四句诗,不仅写出了钱塘江潮的全过程,还巧妙运用了化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毛泽东非凡的艺术创造力。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研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资料。

总的来说,《七绝·观潮》以简洁凝练的语言,生动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阔景象,展现了毛泽东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同时,它也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意象相结合,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发展的美好愿景。这首诗不仅是毛泽东诗词中的佳作,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