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公安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颁布《保安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标志着我国保安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新标准的出台,旨在规范保安服务活动,指导保安职业教育培训,加强保安队伍正规化职业化建设。
新标准将保安员职业划分为五个技能等级: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每个等级都有明确的申报条件和职业功能要求。
五级/初级工要求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1年以上,或为军队及武警部队退役义务兵。其主要职责包括出入口守卫、目标守护、车辆指挥等基础安全保卫工作。
四级/中级工要求取得初级工证书后累计工作4年以上,或累计工作6年以上,或具有相关教育背景。中级工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处理常见的安全事件。
三级/高级工要求取得中级工证书后累计工作5年以上,或具有相关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高级工是保安队伍的中坚力量,需要具备较高的安全防范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级/技师要求取得高级工证书后累计工作4年以上,或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相关工作经验。技师不仅需要技能精湛,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和培训能力。
一级/高级技师是保安员职业等级中的最高级别,要求取得技师证书后累计工作4年以上,或具有2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高级技师需要具备全面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以及较高的管理和决策能力。
新标准的出台对保安行业和公共安全都将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它为保安员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有利于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其次,通过规范保安员的职业技能,可以有效提升保安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增强公众对保安行业的信任。再者,不同等级的保安员可以承担不同复杂度的安保任务,有助于优化保安资源的配置。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新标准的颁布实施是公安机关加强保安监管、规范保安服务活动、提高保安队伍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未来,公安机关将组织保安行业开展学习宣传新标准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工作,推动保安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新标准的逐步落实,我们有理由相信,保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将得到显著提升,为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不仅是保安行业的一大进步,更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建设平安中国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