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在广州的餐桌上,有一道酸甜可口、令人垂涎的名菜——菠萝鸡。这道融合了鸡肉的鲜嫩和菠萝的酸甜的佳肴,不仅是黄埔区的特色菜,更是许多广州街坊的拿手好菜。
制作菠萝鸡的秘诀在于选材和烹饪技巧。正如市民黄婆婆所言:“食材新鲜,煮出来的菜才好吃。”她通常选用去骨的鸡腿肉,用葱花、姜片、蒜蓉、酱油、料酒等腌制后,再包裹上由淀粉与鸡蛋搅拌成的面糊,放入六七成热的油锅里炸。炸好的鸡肉捞起后,淋上由白醋、白糖以及淀粉混合成的料汁,最后下锅并倒入去皮切块的新鲜菠萝。这样烹制出的菠萝鸡,外酥里嫩,酸甜适中,令人回味无穷。
菠萝鸡背后还流传着两个有趣的传说。第一个传说与印度波罗使者达奚司空有关。据传,很久以前,一批印度波罗人派遣使者到中国朝贡。其中一位使者达奚司空在黄埔南海神庙附近种植菠萝树时,因故被族人遗下。附近的村民收留了他,并用鸡肉和他带来的家乡特产——菠萝,做了一道菜。达奚司空品尝后,觉得这道菜像极了家乡的口味,感动得流下热泪。村民们尝试后也发现这道“菠萝鸡”酸中带甜,口感特别,于是这道菜便流传开来。
第二个传说则与广州南海神庙的“波罗诞”有关。相传在唐贞观年间,波罗国有一海船万里来华,泊于扶胥江口的波罗庙前。一名船员在庙外观光时突然昏厥,被善良的张氏老妇救下。为了感恩,被救船员送给张氏老妇一只波罗国雄鸡。这只雄鸡赤面朱冠,金黄羽毛,长着大而艳丽的尾巴,成为张氏村中最雄壮的公鸡。后来,这只雄鸡被一位员外偷走并杀害,张氏老妇伤心不已,便用鸡毛制作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雄鸡。此后,张氏开始收集鸡毛制作雄鸡,并在波罗诞之时拿到市集上出售。人们争相购买,从此这种工艺品被称为“波罗鸡”,并被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菠萝鸡和波罗鸡虽然同音,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菠萝鸡是一道美味的粤菜,而波罗鸡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这种工艺品主要用鸡毛制作而成,每逢农历“波罗诞”,游客们都会在广州黄埔的千年古庙——南海神庙(波罗庙)购买一只波罗鸡带回家。据波罗鸡手工艺人介绍,制作一只波罗鸡需要36道工序,全靠手工黏制,因此无法大批量生产,只能在本地销售。
如今,菠萝鸡不仅是广州人餐桌上的美味,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体现了广州人善于创新的烹饪智慧,也反映了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渊源。从古至今,这道菜一直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广州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品尝一道酸甜可口的菠萝鸡,还是欣赏一只精美的波罗鸡工艺品,都能让人感受到广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它们不仅是美食和工艺品,更是广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