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牛肉面的前生今世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一碗牛肉面,年产值46亿元。这个数字背后,是襄阳牛肉面从地方小吃到产业化的华丽转身,也是传统美食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新生的生动写照。

襄阳牛肉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相传,回族人马和瑞创立了襄阳牛肉面,并将其技艺传给了三个儿子。他们共同经营的“永合泰”面馆,凭借独特的卤牛肉和精细的做工,在当地声名鹊起。到了嘉庆年间,马和瑞的次子马永生更是将卤牛肉加入面条中,开创了襄阳牛肉面的先河。据传,嘉庆皇帝微服私访时尝过这碗面后大加赞赏,称其“色、香、味三绝”。

经过300多年的发展,襄阳牛肉面已成为襄阳人不可或缺的早餐。每天清晨,襄阳的大街小巷都会飘起牛肉面的香气。正如一位当地人所说:“等回到地球,最想吃的还是襄阳牛杂面!”这句话不仅道出了襄阳人对家乡美食的眷恋,也反映了襄阳牛肉面的独特魅力。

襄阳牛肉面的精髓在于牛油。用牛骨头熬制的高汤,加上十几味中药和调料熬制的佐料,再配上麻辣油,形成了独特的风味。这种制作工艺不仅保证了口感,还赋予了牛肉面丰富的营养价值。正如一位面馆老板所说:“我们一年营业360天,根据收银系统后台统计,有顾客在店里吃了357天。”这种忠实的顾客群体,正是襄阳牛肉面魅力的最好证明。

然而,襄阳牛肉面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长期以来,它面临着品牌标识纷杂、质量标准不一等问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为此,襄阳市政府制定了《牛肉面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推动襄阳牛肉面产业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同时,政府还支持企业建立中央厨房,提升原材料供应水平,加快原材料示范基地建设。

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襄阳牛肉面也在不断创新。一些企业推出了方便快捷的速食盒装面,让这款地方美食走得更远。据一家盒装面生产企业介绍,他们一天可以生产4000多份成品,年销售额达到1200万元。这种创新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也为襄阳牛肉面的产业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如今,襄阳市内外已有7600余家襄阳牛肉面馆,带动了3万多人就业,创造了26亿元的劳务纯收入。襄阳牛肉面全产业产值达46亿元,占全市餐饮营业总额的11.8%。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企业的创新,更离不开每一位襄阳人的共同努力。

从一碗地方小吃到年产值46亿元的大产业,襄阳牛肉面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个美食的故事,更是一个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缩影。在未来的发展中,襄阳牛肉面还需要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只有这样,才能让这碗承载着300多年历史的牛肉面,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