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翁万戈,这位出生于1918年的美籍华人,是清朝两代帝师翁同龢的五世孙。他的一生,与一个家族六代收藏的命运紧密相连,也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沧桑巨变。
翁万戈两岁时,就继承了翁氏家族的巨额收藏。这份收藏始于翁同龢的父亲翁心存,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到了翁同龢这一代达到了鼎盛。翁同龢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收藏家。他收藏的书画以明清文人作品为主,包括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等人的作品。其中最为珍贵的是王翚的《长江万里图》,这幅长达16米的画卷被翁同龢视为珍品,甚至不惜用准备购置房产的积蓄购买。
然而,这份珍贵的收藏在战乱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1948年,翁万戈决定将收藏品从天津运到上海,再海运到美国。这个决定充满了风险,但最终这批文物安然抵达纽约。翁万戈回忆说:“我决定将天津藏品运到上海,又碰到通货超级膨胀,不得已在11月17日乘美国西北航空最后一班飞机与故国离别。事先把文物装箱海运,怀着深沉的忧虑。”
在美国,翁万戈开始了他的“守藏”生涯。他将收藏品存放在纽约曼哈顿的一家库房中,自己则继续从事电影事业,并担任华美协进社社长,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退休后,他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山林间建造了莱溪居,潜心研究家藏古籍书画。
翁万戈常说,自己不是收藏家,而是“守藏家”。他将家藏的保护、研究和传播作为了一生的事业。1985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为翁氏藏书举办了“中国善本书展”,世人以为早已毁于战火的翁氏家藏再次出现,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文物界的震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翁万戈开始思考如何为这些珍贵的文物找到最好的归宿。2000年,他将542册翁氏藏书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上海图书馆。这批藏书包括宋刻本11种、元代刻本4种、明代刻本12种、清代刻本26种,名家抄本、稿本27种,其中不乏海内外孤本。
翁万戈的捐赠行为并非一时冲动。他曾说:“我为家藏而活,而家藏也成为了我的人生。”他深知,这些文物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因此,他选择将这些文物捐赠给能够妥善保管和研究它们的机构,让它们能够继续发挥价值。
2018年,在自己百岁诞辰之际,翁万戈又将王翚的《长江万里图》卷和183件书画藏品捐赠给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这次捐赠,标志着他完成了百年守藏的使命。
翁万戈的一生,是守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生。他不仅保护了家族的收藏,更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珍贵的文物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中,为后人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的故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