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慈溪市附海镇、桥头镇和匡堰镇近日公布了未来发展方向,引发广泛关注。这三个小镇将分别聚焦丝瓜络产业、塑料产业和文旅产业,通过创新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附海镇将与常山县东案乡开展山海协作,以丝瓜络为媒打造“山海”共富示范样板。桥头镇则计划建设小微企业园,推动塑料产业转型升级。匡堰镇将整合红色资源、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打造农文旅融合的“乡村+亲子精品业态线”。
这种发展模式体现了慈溪市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创新思路。首先,党建引领成为推动小镇发展的核心力量。慈溪市通过片区党建联建,将分散的村庄资源有效整合,形成更强的竞争力。例如,龙山镇徐福片区通过党建合作,将闲置资金和土地用于康养基地等项目建设,预计每年可带来800万元以上增收。
其次,产业联动成为小镇发展的关键引擎。慈溪市鼓励片区积极推进村庄联合经营,成立强村公司和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统一经营村级集体存量资产。新浦镇东部经济培育片区通过将村级集体资产吸纳到镇级资产运营平台统一管理,仅海涂发包项目每年增收近800万元。
再次,资源整合成为小镇发展的有力支撑。慈溪市通过片区组团发展,将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形成更强大的竞争力。倡隆村党委书记龚建立带领匡堰镇南部片区向“美丽经济”蝶变,组团的三个村成立忆山文旅公司,通过一条文旅线路连接,把分散的资源打造成“全域秀美乡村”旅游路线。
与全国其他地区的特色小镇相比,慈溪模式有其独特之处。根据2022年特色小镇行业研究报告,全国特色小镇主要分为产业类、社区类和旅游类。慈溪的三个小镇虽然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产、城、人、文”融合的理念,避免了单一化发展。
此外,慈溪模式更加注重党建引领和资源整合,这在全国特色小镇发展中较为少见。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各方资源,还能确保发展方向不偏离,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推广价值。
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慈溪模式提供了几点启示:一是要因地制宜,找准特色产业;二是要注重党建引领,发挥组织优势;三是要强化资源整合,形成发展合力;四是要坚持“产、城、人、文”融合,避免单一化发展。
慈溪三个小镇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和融合,这些小镇有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探索出一条新路。同时,这种发展模式也为全国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