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航行过程中的晕船

发布时间:2024-09-15

Image

晕船是一种常见的困扰,据统计,我国约80%的人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晕动反应。对于经常需要海上出行的人来说,晕船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安全。那么,晕船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又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可以预防和缓解呢?

晕船的根源在于人体的前庭系统。前庭系统位于内耳,包括三对半规管和前庭的椭圆囊和球囊,它们是人体平衡感受器官。当人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前庭系统会将运动信息传递给神经系统,让大脑认为人体是处于运动中的。然而,当视觉感官没有感受到相应的运动时,就会与前庭系统产生冲突,导致晕船的发生。

这种感觉冲突理论得到了广泛认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查尔斯·欧曼在1990年代提出,晕动症是由不同类型感觉信息之间的冲突引起的。当人眼前所接受的视觉信号与前庭器官所接受的运动信号不匹配时,就会引发眩晕和恶心的症状。例如,当你在船上看书时,你的视觉会告诉大脑,你是静止的;但是在颠簸和转弯时,你的前庭器官却让大脑确信你在移动。这种信息的不匹配导致大脑“左右为难”,很难产生一种连贯的平衡感,从而引发恶心。

了解了晕船的机制,我们就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缓解晕船症状:

  1. 选择合适的位置:在船上尽量选择靠近船头或船中央的位置,这些地方的颠簸相对较小。

  2. 保持视线稳定:避免阅读或盯着移动的物体看,可以尝试将视线固定在远处静止的物体上。

  3. 保持头部稳定:尽量避免头部的快速转动,保持头部和身体的稳定。

  4. 适度进食:出行前2小时宜吃点易消化、少油腻的食物,不宜过饱。路途中保持水分少量多次摄入。

  5. 使用药物:可以在乘船前半小时口服晕车药,如乘晕宁等。也可以使用晕车贴,主要成分为东莨菪碱,可经皮肤渗透吸收。

  6. 前庭训练:通过专业的治疗设备来进行前庭训练,可以提高内耳前庭器的平衡能力,从而达到抗晕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晕船不仅影响个人,还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例如,在确立三国鼎立之势的赤壁之战中,曹军失败的一个原因就是北方士兵不习水性,表现之一就是晕船。在现代社会,随着无人驾驶、太空旅行、玩电子游戏、戴VR眼镜等新生活方式的出现,晕动症越来越普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加深了解,并寻求克服之道。

近年来,晕动症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例如,科学家发现了35个与晕动相关的DNA片段,涉及的基因与眼耳的发育以及葡萄糖的调节有关。研究还发现,易晕车的人比不晕车的人胰岛素水平要低,这意味着易晕车的人在乘车途中,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被消耗掉。基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建议,在出行前,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通过饮食来稳定葡萄糖水平,可能有助于防晕车晕船。

总的来说,晕船虽然常见,但并非无法应对。通过了解其生理机制,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缓解措施,我们可以大大减轻晕船带来的不适。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让我们的海上出行变得更加舒适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