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权相严嵩唯一做了一次直臣,却被徐阶利用,成了扳倒他的机会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嘉靖年间的明朝政坛,严嵩与徐阶的权力斗争堪称一场精彩的博弈。这场斗争不仅展现了两人高超的政治手腕,更折射出明朝官场的复杂生态。

严嵩,这位被后世冠以“奸臣”之名的内阁首辅,其实也有其“直臣”的一面。据史料记载,严嵩曾有一次罕见的直言进谏。当时,嘉靖皇帝欲令孝烈皇后先入太庙供奉,打破成规。严嵩却大胆劝阻,指出此举不合礼制。这一举动让嘉靖勃然大怒,严嵩也因此陷入危机。

然而,正是这次看似“直臣”的行为,却为徐阶提供了绝佳的反击机会。徐阶,这位日后被誉为“贤相”的政治家,此时正小心翼翼地伺机而动。他敏锐地察觉到严嵩的处境,决定趁机发动攻势。

徐阶的策略可谓高明。他首先通过与道士蓝道行的勾结,利用嘉靖迷信道教的心理,暗示严嵩有奸臣之嫌。接着,他暗中鼓动御史邹应龙上疏弹劾严嵩父子。在邹应龙洋洋洒洒数千言的奏疏中,严嵩被描绘成一个纵容儿子“念污误国”的奸臣。

面对这份奏疏,嘉靖皇帝想起了蓝道行的预言,最终下令逮捕严世蕃,勒令严嵩致仕。在圣谕中,嘉靖仍不忘严嵩“力赞玄修”之功,只纠其“纵爱逆子”之罪。这一幕,充分展现了徐阶在政治斗争中的高超手腕。

徐阶的胜利并非偶然。他深知在严嵩长期执政下,朝中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要扳倒严嵩,必须采取迂回策略。他先是表面上对严嵩毕恭毕敬,甚至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为妾,以此麻痹对手。同时,他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徐阶的成功,不仅源于其高超的政治手腕,更得益于他对嘉靖皇帝心理的精准把握。他深知嘉靖多疑的性格,因此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通过与蓝道行的合谋,他成功地在嘉靖心中种下了对严嵩的怀疑种子。这种做法,虽然在道德上颇受争议,但在政治斗争中却显示出了其高超的策略。

严嵩的倒台,标志着徐阶政治生涯的巅峰。然而,这场斗争的胜利也付出了代价。徐阶的孙女在严嵩获罪后被毒杀,这反映出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徐阶对此居然默许,其人性的扭曲和事态的炎凉,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可见一斑。

这场严嵩与徐阶的斗争,折射出明朝官场的复杂性。它告诉我们,历史人物的好坏、忠奸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纵横交错,“黑”“白”纠缠,难分难解。在权力的漩涡中,即使是被后世称为“贤相”的徐阶,也不得不采取一些在道德上颇受争议的手段。

这场斗争的结局,虽然看似正义战胜了邪恶,但实际上反映了明朝官场的残酷现实。它提醒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不应简单地贴上“奸”与“贤”的标签,而应该深入历史情境,全面、客观地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