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2021年,大连市GDP达到7600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继续领跑东北四大副省级城市。沈阳市GDP突破7200亿元,长春市接近7000亿元,哈尔滨市为5351.7亿元。从经济总量来看,大连无疑是“东北第一市”的有力竞争者。
然而,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不能仅看GDP。沈阳、长春、哈尔滨各有特色,在不同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作为辽宁省会,沈阳在东北地区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2022年,沈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64.5亿元,约占GDP的50.2%。这一比例在国内主要大城市中名列前茅,显示出沈阳强劲的消费能力。
沈阳被誉为“东北首店之都”,商业综合体“井喷”,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沈阳故宫、“盛京夜经济”等名片不断擦亮,展现出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长春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2020年,长春GDP总量6638.03亿元,再次超越沈阳,仅次于大连。长春的经济首位度在东北四城中最强,已经开始凸显省内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长春提出建设“新兴消费城”,发展新型商贸、美丽经济以及电商经济。同时,长春也是“中国工业旅游示范城市”和“新中国电影摇篮之城”,拥有众多老工业遗址、工业博物馆以及电影旅游资源。
哈尔滨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是世界冰雪文化名城。哈尔滨提出“全力打造东北亚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并印发了相关实施方案。
哈尔滨拥有东北最多的“中华老字号品牌”,被誉为“俄式风味美食之都”和“现代农业之都”。近年来,哈尔滨通过发展冰雪旅游,为经济添加了新的活力。
大连作为东北最大的港口城市,被誉为“东北之窗”。2021年,大连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0亿元、增长8%左右。
大连提出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洋中心城市。大连是哈大铁路和沈海高速公路的终端,本身就是东北海陆空立体交通枢纽。
尽管东北四大城市各有特色,但整个东北地区仍面临严峻的经济挑战。2023年全国GDP百强市名单中,东北地区仅有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4市入围,且近几年名次有所下跌。
东北地区GDP占全国比值已从上世纪的20%左右降至目前的不足5%。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困扰着东北经济的发展。
面对挑战,东北各城市正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沈阳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大连聚焦海洋经济,长春深耕汽车制造业,哈尔滨发展冰雪旅游。
正如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所言:“东北不一定要培养出更多的百强市,关键是要找到自身的比较优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北地区将重新焕发生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