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癸卯年都发生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从前,古人用“干支”来记录时间。
天干有十个,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相配,共计六十组,称为一甲子。
每年立春干支都会变化。
兔年癸卯,从2023年2月4日立春算起,而民间通常从1月22日正月初一开始。
卯,就是兔,所以是兔年。
让我们从汉朝开始,看看历史上的癸卯年发生了些什么。
汉朝癸卯年大事记
公元103年
这一年,东汉朝廷根据天文学家贾逵的建议制造了一种称为“太史黄道铜仪”的仪器。
那时张衡二十六岁,正在南阳太守鲍德手下当主簿,距离他醉心于天象研究还差八年,距他造出地动仪还差二十九年。

公元163年
曹操九岁,而他的谋士荀彧刚降生。
桓帝在位十七年,宦官掌权惨烈。
朱穆建议削减宦官权力,反被气死。
这为东汉日后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魏晋南北朝癸卯年大事记
公元223年
曹丕建立魏朝第四年,曹植三十二岁。
他与兄弟曹彰、曹彪赴洛阳后,曹彰暴死,《世说新语》称其死于曹丕之手。
曹植怒而作《赠白马王彪》七首。

公元283年
六十年后,司马攸死于司马炎不顾其病重的逼迫。
司马家兄弟残杀模式再次上演。

公元343年
前秦苻登与东晋谢玄出生,四十年后“淝水之战”爆发,谢玄指挥得当,前秦灭亡。

公元403年
桓玄逼禅称帝,陶渊明隐退。
陶渊明两次避开权力斗争,明智地选择了田园生活。

公元463年
鲍照在官场艰难度日,并写下《与伍侍郎别》。
三年后,他死于乱军中。

公元523年
梁武帝发布《断酒肉文》,僧人饭桌上不再有酒肉。
虽然南陈取代南梁和隋朝灭南陈,但这一规定却沿袭了下来。
隋朝癸卯年大事记
公元583年
隋文帝废郡置州,在金城郡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名第一次见诸史册。
改名未能保住隋朝江山,但后来的唐朝取而代之。
唐朝癸卯年大事记
公元643年
唐朝成立二十五年。
李世民遇到多次谋反事件,魏征病逝引发他的哀叹。

公元703年
史思明出生,五十年后发动“安史之乱”,终将自己送上不归路。

公元763年
史思明死里逃生,安史之乱后唐朝失去光辉。
杜甫、韦应物等诗人留下名作。

公元823年
白居易和元稹在杭州相会,韩愈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李商隐十一岁。
牛李党争埋下隐患。

公元883年
李克用与黄巢大战,长安城被毁,大唐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癸卯年大事记
公元943年
南唐烈祖李昪因服“长生丹药”而死,李璟继位,李煜七岁。
南唐最终亡于宋,而宋词人开始登场。
宋朝癸卯年大事记
公元1003年
柳三变到杭州,因《望海潮》一曲倾倒全城,却忘记了自己的抱负,后屡考不中,直到五十一岁以柳永之名考中编制。

公元1063年
宋仁宗去世,英宗继位,曹太后垂帘听政。
秦观、黄庭坚、苏轼等才俊崭露头角,但命运开始纠缠于“熙宁变法”。

公元1123年
赵令畤在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上写题跋,这是苏轼去世十二年后。
宋徽宗毁苏轼文集,情况后来大变。

公元1183年
朱熹建武夷精舍,陆游表示不认同。
辛弃疾被免职,开启闲居生涯。

公元1243年
南宋与蒙古交战刘过写下名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宋的遗民开始觉悟。
元朝癸卯年大事记
公元1303年
赵孟頫画成《重江叠嶂图》。
卢挚与珠帘秀相遇,情感火热。
张可久结交卢挚,意欲隐居。

公元1363年
倪瓒与王绎合作画成《杨竹西小像》。
倪瓒妻子蒋氏去世,江南战乱,朱元璋打败陈友谅。
朱棣四岁,他们不知未来“靖难之役”的残酷。
明朝癸卯年大事记
公元1423年
永乐帝悬念建文帝二十一年后终有定论,但这段皇家秘史仍是谜。

公元1483年
谷雨后,沈周家的牡丹开花并作画。
陈淳画《花觚牡丹图》提到沈周。

公元1543年
陈淳继续坚持艺术的自我表达,最终死于此年或次年。
嘉靖二十二年,宫女试图谋害嘉靖帝。

公元1590年
妖书案震动朝野,本质是党争。
吕坤退出仕途,《呻吟语》成为他的代表作。
清取代明,明朝党争导致了灭亡。
清朝癸卯年大事记
公元1663年
明朝亡后一段时间抗清运动不断。
反清战士江韬卒于此年。
朱彝尊因魏耕案避难温州。

公元1723年
雍正帝登基,决心整治吏治并颁发训谕。
或许是康熙看中弘历(乾隆帝),未来的乾隆十三岁。

公元1783年
乾隆帝七十三岁最后一次东巡盛京庆祝《四库全书》存于文溯阁,但盛世之后便是衰落。

公元1843年
耆英与璞鼎查签订《虎门条约》,中英通商五口打开中国大门。
中国与西方开始频繁交流。

公元1903年
《女史箴图》藏于大英博物馆,孙中山建立中华革命军,倾覆大清。
新的一年开启,回顾这些历史,我们将在未来成为评价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