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3月,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刚刚迎来春天,水果店便开始显得格外热闹——一排排的菠萝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翠绿的缨子和金灿灿的外表让人不禁垂涎。
这难道是“反季节农业”的成果?
其实, 春季的菠萝确实是应季水果 。
作为热带水果的代表,菠萝在产地几乎全年都在结果,四季皆有。
而在3-5月上市的春季菠萝,是最为甘甜可口的。
正值菠萝的最佳时节,让我们在欣赏这篇文章时一同流口水。
菠萝的种子究竟在哪里
菠萝有着悠久的历史,称得上是“老牌”的热带水果。
它的故乡位于南美洲的巴西与巴拉圭 ,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至前1700年被人类驯化并开始栽培,其后逐步传播至中南美洲。
考古学家的研究表明,公元前1200至前800年,玛雅文明的人们已开始种植菠萝。
第一个品尝菠萝的欧洲人是哥伦布。
15世纪末,他在第二次航海时抵达加勒比海,首次尝到了菠萝,并立即爱上了这一异域佳果,随即将其带回欧洲,上贡给国王。
自此,欧洲的上层社会掀起了一股“菠萝热潮”。
在16至17世纪,菠萝成为顶级奢侈品,直至工业革命后,伴随着玻璃温室的兴起,菠萝才真正扎根于欧洲,逐渐走下了神坛。
1675年,英国的一位园丁向国王献上了在温室中栽培的菠萝,英王查理二世特别派画师对此进行记录。
作为一种水果,菠萝的外观广受关注。
它的果实形似一个鳞片紧密合拢的大松果。
切开扎手的外皮后,果肉中央并没有种子或果核,而是有一根硬而韧的芯。
果实的顶部也并非果柄,而是一丛尖叶。
这与菠萝独特的果实结构有关。
许多常见水果是由一朵花发育形成的果实,而每一颗菠萝则是由一整串花构成的(即一个花序),这就是**“聚花果”**
的定义。
中央的硬芯就是花序的主轴,外表每个“格子”都对应着一朵花。
每个“格子”都曾是小花
小花的花轴与子房发展成菠萝的果肉,四片花萼围成菠萝外皮上那独特的菱形格,外面的“扎手”和“刺”正是小花的三角形苞片。
菠萝顶部的那丛小叶被称为**“冠芽”**,是生长在果柄顶端的芽,切下后亦可进行无性繁殖。
吃完菠萝后,所剩的“菠萝头”可以用水培的方式生根,生根后种植到花盆中,便可拥有一盆菠萝盆栽。
野生的菠萝通过蜂鸟与蝙蝠传粉,会长出小而坚硬的种子。
但我们所食用的栽培菠萝,种子通常都会变得不发育,几乎消失。
在果肉的四周,若有芝麻大小的褐色小物体,那就是未发育的种子。
因此, 果农们并不是通过种子来栽培菠萝,而是采用扦插的方法栽种侧芽。
菠萝的种子
你与菠萝到底谁消化谁
尽管菠萝美味至极,但在享受之前,我们还需翻越一道道难关。
首当其冲的难关便是 削皮
——没点技巧的话,很可能会削掉许多果肉,还留下难看的黑眼。
这些“黑眼”位于菠萝每个小果的正中央,是小花枯萎后留下的痕迹。
里面的黑粉其实是凋谢的雄蕊残留物,如果没完全清除,果肉的味道会当为涩口。
这样削费劲死了
这样削属于“迪拜刀法”
那么,该如何将小黑眼干净彻底地去除呢?其实,菠萝果实的结构非常规律,小果的排列遵循两组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旋曲线,从第三列开始,每列小果的数量都符合**“斐波那契数列”**
的逻辑。
削去外皮后,只需沿着螺线切出两条细槽,便可轻松去除黑眼。
这不重要,下一次吃菠萝时,不妨请水果店老帮手来帮你削。
如今年轻人还研发出了 无黑眼菠萝品种 ,因为花朵没有雄蕊,所以便不会留下难看的黑豆。
这样削一点不浪费果肉
学会让水果店老板帮忙削皮后,还有第二道难关要克服——菠萝“扎嘴”。
实则,这是菠萝在偷偷“反击”你。
菠萝果肉细胞的液泡中,含有 草酸钙
结晶,显微镜下观察,像是两根尖锐的针一旦咀嚼果肉,针状晶体便会刺破口腔黏膜。
除了物理攻击,菠萝还施加了化学攻击。
果肉中含有 菠萝蛋白酶 ,这种物质会分解蛋白质,加剧伤口痛感。
更甚者,若是对菠萝过敏的人,可能会引发呼吸困难和痒感。
有人形容:“在你消化菠萝的同时,菠萝也在'消化'你。”
成熟度低的菠萝果肉中含有草酸钙晶体,显微镜下呈尖锐针状,能够刺破口腔黏膜。
想要抵消菠萝的攻击其实也不难,只需用 淡盐水浸泡果肉
即可,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在广东、广西与海南,人们常用烤过的 辣椒盐擦拭菠萝 ,这样酸甜苦辣齐聚,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菠萝蛋白酶对热量极为敏感,加热至60℃以上时就会失效,这样的处理也有助于草酸钙晶体的溶解。
因此,菠萝罐头、菠萝咕咾肉、菠萝饭等食品一般不会扎嘴。
市场上常见菠萝简介
广义上的菠萝,指的是凤梨科凤梨属植物,共有六个物种均能结出松塔状果实。
其中,红凤梨、观果凤梨等两种常在花卉市场作为盆栽出现。
但 当今广泛被栽培与食用的,只有凤梨(Ananas comosus)这一个物种 ,菠萝是其作为水果的俗称。
自从人们从野生种植开始,如今形成了70多个栽培品种,基本上可分为 卡因系、皇后系、西班牙系
这三大类,这几类之间相互“联姻”,进而产生了很多杂交品种。
壹
卡因系菠萝
这类菠萝起源于南美洲,生长健壮且易于繁殖,种植范围广泛,占据 全球菠萝栽培面积的80%以上 。
其果肉呈淡黄色,香气较淡且略带酸味,果实表面相对光滑,方便削皮,非常适合 大批量制作罐头 。
金菠萝
是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种,属于卡因系。
八十年代后期,美国都乐公司以优质的原始卡因菠萝为基础,研发出了金菠萝,果肉无刺,果眼浅,味道甜美,不再需要盐水浸泡即可食用。
贰
皇后系菠萝
皇后类菠萝是现存历史最久的栽培品种,已有400多年栽培史。
其叶子边缘呈锯齿状,果实鲜甜,且香气浓烈。
缺点是 果实的黑眼较大且深 ,削皮后需仔细剔除黑眼才可享用,否则会苦涩。
我国大部分种植的菠萝属于皇后系 ,比如来自广东徐闻的 巴厘菠萝
和台湾的 神湾菠萝
等。
金钻菠萝果实相对较小,果芯大但肉嫩可食,果肉颜色往往是黄里透红,味道甜美且口感细腻。
注:近年流行的“香水菠萝”并非独立品种,而是 各种小型、芳香的菠萝品种的统称 。
台湾的“台农11号”是卡因类与皇后类的杂交品种,果实娇小,独特的香气使其名为香水菠萝。
在海南、云南,巴厘菠萝有时结出的酸甜爽口的小果实,也叫香水菠萝。
而从泰国进口的脆甜香水小菠萝,其实在当地叫做**“布兰”**,在其家族中也属于皇后类。
香水菠萝
叄
西班牙系菠萝
西班牙系菠萝在市场上较为稀少,主要在南美和东南亚地区栽培,其 果实纤维丰富,常用于罐头及菠萝果汁的制造 。
在我国华南地区,也引进了一些该品种。
相关文章回顾
本文原载于《博物》2023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