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罕见病患者常常面临诊断难、治疗难的困境。据统计,近一半的罕见病患者经历过误诊或漏诊,确诊时间平均长达5到8年。面对这一挑战,人工智能(AI)正在成为罕见病诊疗的新希望。
AI在罕见病诊断中的应用正在迅速发展。以戈谢病为例,惠每科技开发的AI辅助诊断系统在某三甲儿童医院上线后,短短一个月内就自动筛查出67例疑似、15例高度疑似病例,最终确诊2例。这一成果令人振奋,相比传统筛查方式,AI为罕见病患者的诊治“赢得了时间”。
AI辅助诊断系统的核心在于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以贝勒医学院开发的AI-MARRVEL(AIM)系统为例,它利用包含350多万个变异信息的大型数据库进行训练,能够根据患者的外显子组序列数据和症状,快速提供最可能导致罕见疾病的候选基因排名。研究显示,AIM正确将诊断基因列为第一候选基因的正确率是其他方法的两倍,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除了诊断,AI在罕见病治疗中也展现出巨大潜力。AI驱动的聊天机器人(如ChatGPT)能够快速检索大量最新的医学研究文献和案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例如,对于慢性疼痛症状,AI有时甚至能比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或诱因。然而,我们也需要警惕过度依赖AI的风险,因为AI也可能传播误导信息或强化医学研究中的偏见。
AI在罕见病诊疗中的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挑战。如何保护患者的隐私?如何确保AI提供的医疗建议得到专业医生的审查?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此外,AI在诊断中的高准确性也可能导致医生过度依赖技术,忽视了对患者的同情和关怀。
尽管如此,AI在罕见病诊疗中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快速识别罕见疾病,还能将相似症状的患者联系起来,为罕见病研究和治疗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AI有望在罕见病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总的来说,AI正在成为罕见病诊疗的新前沿。它不仅能够缩短诊断时间,提高诊断准确性,还能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支持。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AI的局限性,保持对技术的审慎态度。只有将AI与人类医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罕见病诊疗的革新,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