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厕所时肛门流血,是身体出了问题吗?看看这6个原因

发布时间:2024-09-15

Image

肛门出血是一个令人尴尬但又不容忽视的症状。 据统计,我国城市居民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1.14%,其中痔疮占50.28%。而在痔疮患者中,27%~95%的病例会出现肛门出血。那么,除了痔疮,还有哪些原因可能导致肛门出血呢?

首先,肛裂是一个常见原因。 肛裂是指肛门内衬的湿润薄膜组织上出现的小裂口 ,通常由便秘、排便时过度用力、大便硬结或过粗引起。患者可能会在排便时感到疼痛,并在大便或手纸上发现鲜红色的血迹。

其次, 直肠癌也是一个潜在原因。 虽然初期症状可能与痔疮相似,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排便性状改变、变细、粘液、脓血、排不尽、腹痛、肠梗阻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80%以上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可以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第三, 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导致肛门出血。 患者常有腹痛、腹泻等症状,便血血色或鲜或暗,并多与粪便混在一起,伴有粘液、脓液等。

第四, 大肠息肉也可能引起便血。 这种情况下,血色鲜红,量少,甚至有的患者在排便时有肉球样肿物(息肉)脱出肛门外,便后又会缩回到直肠内。

第五, 肛瘘是另一个可能的原因。 瘘是两个器官之间或器官与皮肤之间,因为炎症导致穿孔形成的通道。连接到结肠或肛门的瘘管可能会导致肛门出血。

最后, 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也可能导致肛门出血。 炎症反应可能发生在消化道的各个部位,从而导致出血。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剧烈腹痛、肛门出血量多(厕纸湿透甚至马桶内都是血液)、长期排便异常(持续2周以上)。一般来说, 肛门出血患者应前往肛肠外科就诊 ,医生可能会进行肛门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直肠指检等,以明确出血原因。

为了预防肛门出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体育锻炼,规律作息时间,避免久站久蹲久坐,多做提肛运动;健康饮食,多食蔬菜、水果等维生素和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饮酒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蹲便时间过久,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总之,肛门出血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不应被忽视。及时就医,找出出血原因,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