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水果催熟并非洪水猛兽。事实上,它是现代水果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博士史军指出:“并非所有水果都需要催熟,主要是一些需要长途运输、容易变质的水果,比如香蕉、芒果、猕猴桃等需要,如果等完全成熟再运输,到目的地时可能已腐烂。”
催熟水果的核心原理是利用乙烯。 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能够促进果实成熟。正如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主任王凤忠所言:“水果自然成熟的作用物质是一种气体——乙烯,它是植物自身的一种激素,能作为信号来刺激水果迅速成熟。”
那么,我们如何识别催熟水果呢?以香蕉为例,自然成熟的香蕉从里到外都是黄色的,而催熟的香蕉可能外皮已经变黄,但果肉仍然是白色的。此外, 催熟的水果往往缺乏自然成熟的香气。 正如史军所说:“自然成熟的西红柿闻着很香,而催熟的西红柿就几乎没有香味。”
除了香蕉,常见的催熟水果还包括芒果、猕猴桃、柿子等。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初步判断:
观察颜色:催熟的水果可能颜色不均匀,或者外皮已经成熟而果肉尚未成熟。
闻气味:催熟的水果往往缺乏浓郁的果香。
尝口感:催熟的水果可能口感偏硬,缺乏自然成熟的软糯感。
然而,催熟技术并非一无是处。 研究表明,催熟对水果的营养成分影响复杂。 例如,使用乙烯催熟的桃子总糖含量有升高,同时也能较好地保持维生素C的含量。但另一方面,相较于自然成熟的番茄,采摘后催熟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番茄红素有所下降。
那么,食用催熟水果是否安全呢?答案是肯定的。史军指出:“ 一个体重为50千克的成年人每日摄入2.5毫克乙烯利,仍然是安全的。 那相当于要把两斤多香蕉连皮吃个干净,但几乎没人会这样做。”
此外,国家对催熟剂的使用有严格标准。国家标准GB2763规定,乙烯利在猕猴桃、香蕉、菠萝、荔枝的残留量均为不超过2毫克/千克。只要按照国标使用、在批准范围内使用,是可以保证食用安全的。
总的来说,催熟水果是现代水果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保证了水果能够长途运输,也让我们在非产季也能享受到各种水果。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必过分担心催熟水果的安全性。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用清水冲洗几分钟,或者选择自然成熟的水果。毕竟,无论是否催熟,新鲜水果都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