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为什么看不懂自己国家古建筑上的文字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越南古建筑上的文字,对现代越南人来说仿佛是一种陌生的语言。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越南文字演变的漫长历程,以及越南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复杂而深厚的关系。

越南的文字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末年。当时,随着中原王朝的扩张,汉字开始传入越南,并逐渐成为官方和民间的主要文字。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汉字不仅是越南的书写工具,更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越南的科举制度模仿中国,使用汉字选拔人才,儒家思想也随着汉字的传播而深入人心。正如越南历史学者陈重金所感叹的:“人人安于什么东西是中国的就好,就比自己的强,从思想到做事情什么都以中国为榜样。”

然而,汉字作为外来文字,无法完全适应越南语的发音和语法特点。在这种背景下,越南人开始尝试创造自己的文字。大约在13世纪,喃字应运而生。喃字是以汉字为基础,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方法创造的新文字。它既保留了汉字的某些特征,又融入了越南语的特点。例如,喃字常常借用一个与越南语音相近的汉字和一个与越南语义相近的字,将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字。这种创造方式使得喃字既有汉字的影子,又具有独特的越南特色。

尽管喃字在15世纪时通行全国,但汉字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越南的封建王朝继续将汉字和儒家经典列入科举制度,精通汉字的官僚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往往压制喃字的发展。直到胡朝和西山阮朝时期,喃字才作为国家正式文字确定下来。但即便如此,汉字仍然在官方文件中占据重要地位。

19世纪,法国殖民者的到来给越南文字带来了新的变化。为了便于殖民统治和切断越南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法国殖民政府禁止使用喃字,并推广基于罗马字母的拼音文字。这种文字改革虽然简化了书写,但也导致越南人逐渐远离了自己传统的文字系统。

1945年越南独立后,汉字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国语字成为官方文字。现代越南语使用拉丁字母书写,词汇中既有越南本地词,也有大量来自汉语的借词。这种文字体系虽然便于学习和使用,但也使得现代越南人难以读懂古建筑上的汉字或喃字。

越南文字的演变历程,反映了越南文化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影响的过程。从汉字到喃字,再到国语字,每一次变革都体现了越南人对文化自主的追求。然而,这种变革也带来了代价——现代越南人与自己文化遗产之间的隔阂。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在文化传承中,如何在保持传统与适应现代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