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储粮:净资产超千亿,粮食安全守护者,实力彰显国企担当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储粮”)作为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其净资产已超过千亿元。截至2021年底,中储粮集团的资产总额达到14091亿元,员工4.2万人,年营业收入3185亿元。这一庞大的规模背后,是中储粮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

中储粮的核心任务是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为此,中储粮在全国布局了980多个直属粮库和分库,形成了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库点网络。这一网络不仅满足了产区农民的卖粮需求,也为国家调控提供了可靠的抓手。中储粮的仓储设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仓(罐)容接近1亿吨,是成立初期的6.8倍。大连直属库作为亚洲最大的单体粮库,仓容规模达135万吨,库存粮食可供全国人民吃两天。

在科技储粮方面,中储粮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绿色储粮技术,中央储备粮绿色科技储粮技术覆盖率已达到98%,共获得各项专利300多项。2017年,中储粮已实现所有中央直属粮库的智能化管理全覆盖,构建了世界最大的粮食物联网。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中央储备粮宜存率从成立之初不到60%迅速提高并稳定在95%以上,成功将一个储存周期的损耗控制在1%以内。

作为国家粮食调控的主力军,中储粮自2005年以来累计收购政策性粮油总量超过9.3亿吨。特别是在2014-2016年,每年收购量超过1亿吨,2015年收购量达到1.83亿吨,约占全国粮食商品量的44%。这些收购不仅稳定了市场,还直接带动农民增收。据国家有关部门数据,仅2011-2015年,国家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就直接带动农民增收2510亿元。

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中储粮也展现了强大的应急能力。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储粮第一时间紧急安排中央储备粮油抢运灾区,整个抗灾救灾期间累计从四川、甘肃、陕西、云南、湖北等地分三批向灾区紧急投放救灾粮油64万吨,保证了灾区群众每人每天一斤口粮的供应。这一行动是对中央储备粮应急调动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

作为国企,中储粮始终牢记自己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储粮注重循序渐进、制度建设、机制保障,形成了“以岗定薪、按绩取酬”的岗位绩效工资制,激发了企业活力。同时,中储粮还优化了“集团公司—分公司—直属库”三级架构垂直管理体系,提高了运营效率。

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央政府储备体系实力,中储粮与中粮集团通过股权合作,组建了中企联合粮食储备有限公司。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资源整合,还能提升储备运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储粮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它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和“主力军”。在未来,中储粮将继续发挥其在粮食安全中的关键作用,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