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在中国快速现代化的进程中,家庭关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一项针对全国在婚群体的调查显示,仅有56.64%的人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首要轴心,而43.36%的人则将代际关系置于首位。这一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事实:在中国,夫妻关系并未完全取代代际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而是呈现出一种“双轴并重”的格局。
传统中国家庭的核心特征是父子关系的中心价值、多代同堂的大家庭理想以及对父母权威的强调。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传统中国家庭的主轴在亲子之间,夫妇关系则作为配轴。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西方经典家庭现代化理论预测,家庭结构将从传统扩展家庭转变为核心化家庭,夫妻关系将取代代际关系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
然而,现实情况远比理论预测复杂。社会学者计迎春提出的“复杂现代性”或“马赛克现代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贴合实际的视角。这一理论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要素与现代要素之间不仅会出现冲撞、反抗,也会产生融合和调整。在中国,这种融合和调整的结果是一种兼具传统外表与现代内涵的混合家庭制度。
影响家庭关系主轴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发现,与父母同住的个人更有可能选择将与父母的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轴心。这表明,代际同住安排不仅基于理性主义的选择,也体现了代际之间紧密的情感联结。
孝道观念的变化也在影响着家庭关系的主轴选择。传统孝道强调父母对子女的辈分、等级权威,而现代孝道则更注重亲子间的自然情感和关系中的对等。研究显示,相互性孝道、权威性孝道观念越强,个体越有可能选择将“与父母的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主轴。
婚姻质量同样是影响家庭关系主轴选择的重要因素。数据分析表明,婚姻质量越高,个体越有可能将“与配偶的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主轴。这反映了现代个人越来越重视婚姻关系中的亲密程度,注重自我表达、情感满足和相互依存。
在家庭关系主轴的选择上,性别差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研究发现,男性更倾向于将与父母的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主轴,而女性则更注重与子女的关系。这种差异反映了家庭是一个被社会性别化了的领域,男性更为认同父权传统,而女性和自己小家庭的关系更为密切。
当代中国家庭关系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我们需要尊重和传承孝道文化,维护代际之间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夫妻关系的亲密性和平等性,构建健康和谐的现代家庭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家庭关系的主轴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个人经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来看待家庭关系,既不盲目追随传统,也不全盘否定传统,而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家庭关系的构建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努力。只有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维护代际关系的同时也重视夫妻关系,我们才能构建出既符合现代需求,又不失传统温情的家庭关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