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购已成为许多人的日常。近年来,这种趋势也蔓延到了农业生产领域,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在网上购买农药。然而,网购农药是否靠谱?又该如何避免踩坑?这些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
网购农药的兴起并非偶然。 数据显示,2022年2月4日至3月20日,京东平台上销往县域乡村市场的农药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倍。这一惊人增长背后,是农民对网购农药的认可。四川省一项调查显示,超过50%的受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表示在网上购买过农资,其中价格便宜和方便快捷是主要原因。
网购农药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 价格优势明显。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同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剑锋表示,网络渠道比线下传统渠道价格要便宜15%左右。其次,网上农药种类繁多,一些小众或特殊需求的农药也能轻松找到。此外,网购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大大提高了购买便利性。
然而,网购农药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最突出的问题是 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苍溪县假农药案”显示,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电商平台向全国24个省份销售假农药,涉案金额过亿元。这不仅给农民造成了经济损失,更可能影响农作物产量,甚至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那么,如何在享受网购便利的同时,避免落入陷阱呢?专家给出了几点建议:首先, 选择正规电商平台,索取发票等购物凭证 ;其次,检查商家是否有农资经营资质;第三,仔细查看农资产品信息,包括包装、标签、合格证、商标标志、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及使用说明书等;最后,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值得注意的是,网购农药对农民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29%的受访者表示更喜欢在网上购买农资。这反映出许多农民对网购农资仍持谨慎态度。事实上,要正确使用网购农药,农民需要具备一定的植保知识。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自己要懂一些植保知识,才能够去网上购买到合适的农药。”
网购农药的兴起,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它不仅改变了农资销售模式,也在推动农民自我教育和知识更新。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民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网购农药,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倒逼机制”,促使农民主动学习农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总的来说,网购农药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对于农民而言,关键是要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对于政府部门,则需要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民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网购环境。只有这样,网购农药才能真正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有力工具,而不是潜在的风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