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C专题——抗原修复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抗原修复技术是免疫组织化学(IHC)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在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中,许多抗原决定簇被封闭或掩盖,导致抗体无法有效结合。抗原修复技术通过一系列物理或化学方法,使这些被掩盖的抗原决定簇重新暴露,从而显著提高IHC的染色效果。

热介导抗原修复(HIER)是最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之一。它通常使用压力锅、微波炉或蒸煮锅在高温下进行。例如,使用柠檬酸钠缓冲液(pH 6.0)或Tris-EDTA缓冲液(pH 9.0)在微波炉中加热20分钟,可以有效恢复抗原的免疫反应性。HIER的优点是参数可控,可以精确调节温度和时间。然而,过度加热可能导致组织形态改变,甚至切片脱落。

酶法抗原修复是另一种常用方法,主要使用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例如,使用0.05%胰蛋白酶在37℃孵育10-20分钟,可以有效修复细胞内抗原。酶法修复的优点是温和,不易破坏组织形态。但缺点是需要优化酶的浓度和孵育时间,操作相对复杂。

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IHC结果有显著影响。一项研究比较了微波加热法和单纯加热法对IHC染色强度的影响,发现两种方法导致相同的染色强度。然而,高压加热法的效果优于微波加热法和单纯加热法。这表明,选择合适的抗原修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IH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值得注意的是,抗原修复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抗原的特性来决定。例如,对于某些细胞内抗原(如Fas、Bax、FⅧ等)和细胞间质抗原(如Laminin、CoIV等),酶消化法可能更为有效。此外,抗原修复液的pH值、浓度、化学成分等也会影响修复效果。例如,使用低pH值的修复液可能会导致非特异性染色,因此必须使用阴性对照片来防止定位不准。

抗原修复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它使得原本只能在冰冻切片上检测的抗原,也可以在常规甲醛固定的石蜡切片上进行检测。这不仅提高了IHC的适用范围,也为回顾性研究和临床病理IHC鉴别诊断提供了便利。例如,抗原修复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检测R-S细胞的CD30,以及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组织切片上检测nestin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抗原修复技术正朝着标准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目前,许多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已经集成了抗原修复功能。未来,随着对抗原修复机制的深入理解,可能会开发出更高效、更特异的抗原修复方法,进一步提高IHC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抗原修复技术是免疫组织化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合理选择和优化抗原修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IHC的染色效果,为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