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许昌,看当年关羽夜读《春秋》的春秋楼,忠义之名从这里开启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在许昌市中心,有一座历经千年沧桑的古建筑群——春秋楼。这座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的建筑,不仅见证了许昌的历史变迁,更承载着一段流传千古的忠义佳话。

春秋楼,原名“关宅”,因东汉末年名将关羽在此夜读《春秋》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下邳之战中俘获了关羽和刘备的两位夫人。为保护两位夫人安全,关羽与曹操达成“土山三约”,暂时归附曹操,并被任命为偏将军。曹操赐予关羽一处宅院,关羽为避嫌,将宅院分为内外两院,让两位夫人居住内院,自己则住在外院。院中有一楼,关羽常在此秉烛夜读《春秋》,春秋楼之名由此而来。

关羽夜读《春秋》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他忠义仁勇的品格,更体现了他对儒家文化的深厚造诣。 《春秋》作为儒家经典,蕴含着“尊王攘夷”、“大一统”的思想,关羽选择在此研读,体现了他对忠义之道的执着追求。这一场景,成为了后世传颂关羽忠义精神的重要象征。

春秋楼景区占地2万余平方米,保持了“一宅两院”的格局。 外院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钟鼓楼、春秋楼、关圣殿和刀楼、印楼,内院有挂印封金堂、问安亭、甘糜二后宫等。其中, 春秋楼是单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覆顶,檐下饰旋子彩绘,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整个建筑群融合了元、明、清三代的建筑风格,展现了许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作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春秋楼景区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更是许昌市弘扬关公文化、传承忠义精神的重要载体。景区每年都会举办迎新春撞钟祈福、《忠义千秋》情景剧演出等活动,让文物“活”起来,发挥其在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魅力的独特作用。

近年来, 许昌市持续加大对春秋楼的保护和投入 ,先后实施了春秋楼山门揭顶大修、重要碑刻保护、安防消防工程等项目,有效保护了古建筑的安全和完整。同时,景区周边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与春秋楼仅一路之隔的春秋广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春秋楼不仅是一座古建筑,更是忠义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关羽的忠义之举,承载着许昌的三国文化,成为连接古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在新时代,春秋楼将继续发挥其独特魅力,让更多人感受忠义文化的魅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