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二七纪念塔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在郑州市中心的二七广场上,一座巍峨的双塔建筑巍然屹立,这就是著名的二七纪念塔。这座建于1971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不仅是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标志性建筑,更是郑州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

二七纪念塔的建造源于一段血与火的历史。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举行大罢工,遭到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40多名工人牺牲,300多人受伤。为了纪念这场英勇的斗争,郑州市政府决定在二七烈士殉难地——长春桥遗址上建立一座纪念塔。1971年7月1日,二七纪念塔正式动工,仅仅89天后就竣工落成,展现了郑州人民不畏艰难、团结一心的精神。

二七纪念塔的设计独具匠心,塔高63米,共14层,采用双身并联式塔身,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塔身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体现了中国民族建筑的特色。塔顶建有钟楼,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象征着革命精神的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七纪念塔逐渐超越了单纯的纪念意义,成为郑州城市文化的象征。它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郑州的地标性建筑。正如当地人所说:“没到‘二七塔’,就等于没到过郑州。”这句话生动地体现了二七纪念塔在郑州人心中的地位。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二七纪念塔扮演着多重角色。首先,它是城市规划的核心。2020年,郑州市二七区计划拆除二七塔南侧的20层建筑友谊大厦7-20层,以突显二七塔的庄严肃穆。其次,二七纪念塔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塔内设有二七纪念馆,陈列着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更重要的是,二七纪念塔所代表的“二七精神”——不畏强敌、不惧牺牲的英勇斗争精神和铁肩担道、勇立潮头的精神,已经成为郑州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从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反帝反封建,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献身精神,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改革、奉献、拼搏争先,始终激励着郑州人民奋勇前进。

二七纪念塔的存在,不仅记录了郑州的历史,更塑造了郑州的现在和未来。它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郑州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