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重庆李子坝轻轨站,一座建在8楼的轻轨站,以其独特的“轻轨穿楼”设计成为了网红打卡地。这座位于嘉陵江畔的轻轨站,不仅是国内第一座与商住楼共建共存的跨座式单轨高架站,更是城市创新设计的典范。
李子坝轻轨站的诞生源于一次偶然。2000年,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叶天义老师和他的团队接手了李子坝轻轨站这栋住宅楼的设计。按照规划,重庆首条轻轨也将在此修建一个车站,轨道和住宅楼的修建正好重合。面对这一挑战,设计团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轻轨“住”进居民楼。
这个看似简单的想法,实际上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难题。叶天义介绍,设计团队面临三大必须解决的难题:保证轨道能顺利穿过楼栋;轨道穿过楼栋时不能影响楼栋结构;轨道站点交通转换的功能布局要合理,既能疏导客流,又能满足居民出行。经过两年的设计和六版大的修改,设计团队最终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李子坝轻轨站的设计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还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红利。这座“轻轨穿楼”的建筑成为了重庆的标志性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据统计,李子坝站的日均客流量从2017年的1.2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3万人次,增长了150%。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重庆市政府在轻轨站下方修建了一个1200多平方米的观景平台。这个观景平台设有旅游大巴落客区、拍摄广场平台区、玻璃栈桥观景区以及步行通道,能同时容纳约5000人参观游览。观景平台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安全性与旅游功能性的统一,通过景观、建筑的一体化设计,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打造出空间与视觉的连续性。
李子坝轻轨站的成功,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它证明了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通过创新设计可以实现交通、居住和旅游的完美融合。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设计理念,不仅解决了空间利用的问题,还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李子坝轻轨站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城市发展中,创新思维和大胆尝试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它不仅是一个交通站点,更是一个城市地标,一个旅游景点,一个文化符号。这种多功能、多维度的设计理念,或许正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