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人的米粉江湖,除老友粉外,生榨米粉是绝对排得上名号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在广西南宁,一碗生榨米粉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作为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生榨米粉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乡愁。

生榨米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宁及周边地区。它不仅是庆祝丰收的农家美味,更是壮族稻作“那”文化的标志性美食之一。正如南宁古源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天玲所说:“吃生榨米粉就要吃这种醇香和酸鲜,才正宗。”这种独特的风味,正是生榨米粉区别于其他米粉的关键所在。

生榨米粉的制作工艺堪称精湛。从选米、泡米、发酵,到磨浆、压干、搓揉,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特别是发酵环节,需要精准把控时间和温度。正如黄天玲所言:“对发酵的时间和温度要拿捏得准,夏天大米容易发酵,放上1—2天即可,冬天天气冷,发酵时间需要更久,有时还要淋上热水,以提供合适的发酵温度。”这种传统工艺,正是生榨米粉独特风味的来源。

在南宁的饮食文化中,生榨米粉占据着重要地位。正如当地人所说:“南宁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米粉开始的。”而生榨米粉,正是这米粉江湖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它与老友粉、螺蛳粉等共同构成了南宁丰富多彩的米粉文化。正如一位南宁市民所言:“有很多原本不习惯的外地人在大着胆子吃完后,也爱上了南宁的这种味道。”

然而,传统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作为生榨米粉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黄天玲一直在探索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她不仅开办了连锁店,还将生榨米粉带入各大商场,让更多人有机会品尝这道传统美食。更重要的是,她正积极研发创新设备,如集成泡米、洗米、发酵的一体车,数字控制的智能化榨粉机等,目前已申请5个国家专利。这种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做法,正是生榨米粉能够历久弥新的关键。

生榨米粉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南宁人的集体记忆,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正如南宁市壮志路小学建立的生榨米粉非遗传承基地,以及多所职业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都在努力让这门技艺薪火相传。因为,正如那句诗所说:“天下美食数不清,广西米粉有盛名。非遗代表生榨粉,浓浓乡愁寄深情。”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生榨米粉依然保持着它的魅力。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生活方式。正如黄天玲所说:“现在做米粉跟以前的最大不同,就是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种传承与发展,正是生榨米粉能够历久弥新的秘诀,也是它能够在南宁米粉江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