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商丘古城南门约500米处,有一处鲜为人知却极具历史价值的景点——八关斋。这里不仅见证了唐代安史之乱的历史风云,更珍藏着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真迹,成为河南省最早的一批文物之一。
走进八关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典雅的八角亭。亭内矗立着一块八角形的八面幢,这就是颜真卿手书的《有唐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这块石幢高约2.7米,八面宽度在46-51厘米之间,全文共957字,文后还有两行32字的篆书题额。
颜真卿的书法苍劲有力,笔画间透着刚正不阿的气节。作为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多以楷书著称,而这块碑文则展现了他行书的风采。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让人不禁驻足凝视,细细品味。
八关斋的由来颇具传奇色彩。公元772年,时任汴宋节度使的田神功身患热疾。当地百姓为了报答他在安史之乱中保卫商丘的功绩,提议举办八关斋会为他祈福。颜真卿应邀而来,挥毫写下了这篇碑文。八关斋,顾名思义,与佛教的“八关”有关。这八关指的是信徒必须遵守的八条戒律,包括不杀生、不饮酒等,前七条为戒,第八条为斋。
然而,这块珍贵的石幢历经沧桑。安史之乱后,它曾多次遭到毁坏,加之商丘历史上多次被黄河洪水淹没,石幢也曾长时间沉入水底。如今我们看到的石幢,仅有两截为唐代原石,其余部分则是后人修复的成果。
站在八关斋前,仿佛穿越千年,回到了那个动荡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唐代。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与佛教文化的完美结合,让这里成为商丘古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虽然面积不大,游览时间不过十分钟,但八关斋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却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八关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静心思考、感受历史的绝佳场所。它不仅是一处旅游景点,更是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提醒着我们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下次来到商丘,不妨走进八关斋,感受一下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