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2018年7月,某市科技局办公室副主任孙某被发现使用非涉密计算机存储、处理涉密文件资料。 调查发现,孙某在服役期间收集了大量与其职务相关的文件资料,并将其数字化后存储于个人笔记本电脑中。转业后,他继续收集与业务有关的文件资料,至案发时共收集了包括1份机密级、7份秘密级在内的1100多份发改领域文件资料。这一案例暴露了国家秘密载体管理中的严重漏洞,凸显了加强相关规定的必要性。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制度遵循严格管理、严密防范、确保安全、方便工作的原则。根据相关规定, 秘密载体包括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光盘等各类物品。 这些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保存和销毁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保密规定。
在制作环节,秘密载体必须依照有关规定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 纸介质秘密载体应在本单位内部文印室或保密工作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单位印制 ,而磁介质、光盘等载体则应在本单位内或保密工作部门审查批准的单位制作。制作过程中形成的不需归档的材料应及时销毁,制作场所应符合保密要求,使用电子设备时应采取防电磁泄漏的保密措施。
在收发与传递方面,秘密载体的收发需履行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手续。 传递秘密载体应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 传递绝密级秘密载体时,必须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指派专人进行,实行二人护送制。使用信封封装绝密级秘密载体时,应使用由防透视材料制作的、周边缝有韧线的信封,并加盖密封章或加贴密封条。
在使用环节,收到秘密载体后,主管领导应根据密级和制发机关、单位的要求及工作实际需要,确定知悉该国家秘密人员的范围。阅读和使用秘密载体必须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办公场所进行,管理人员要随时掌握秘密载体的去向。复制秘密载体需经批准,并履行登记手续,复制件应加盖本单位公章,并视同原件管理。
保存秘密载体时,必须由本单位的保密室保存,绝密级秘密载体应在安全可靠的保密设备中保存,并由保密员管理。工作人员离开办公场所时,应将秘密载体存放在保密设备里。每年应定期对所存秘密载体进行清查、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销毁秘密载体时,应经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并履行清点、登记手续。 销毁纸介质秘密载体必须使用符合保密要求的碎纸机,送造纸厂销毁时应由二人以上押运和监销。 销毁磁介质、光盘等载体应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彻底销毁,禁止将秘密载体作为废品出售。
这些规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8年5月,某事业单位新入职员工贺某因未履行涉密文件销毁管理规定,将3本秘密级汇编书籍交给保洁人员处理,最终被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并收缴。 事后,贺某被给予记大过处分。 这一案例说明,即使是新入职员工,也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秘密载体管理规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失泄密案件易发多发,给国家秘密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教职工都应从案例中吸取教训,强化落实保密工作主体责任,加强警示教育,经常性开展自查,长期警惕,重在预防,功在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和遏制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