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互联网上仅售20多元的药品,在实体药店却标价82元。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也折射出医药零售行业的深层问题。
造成这种价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二。首先,线上平台竞争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许多商家不得不采取低价策略。其次,实体药店面临着高昂的运营成本,包括房租、水电和人工等费用,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药品价格上。
这种价格差异对消费者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它让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药品,减轻了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消费者对药品质量的担忧。2023年6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一则报道指出,网上药物的正品率不足四成,这无疑加剧了消费者的疑虑。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医保局近期出台了相关政策,旨在规范药品价格,缩小线上线下价差。2024年6月,国家医保局下发《关于开展“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的函》,要求以网络售药平台的“即送价”为锚点,对省级集采平台挂网价格、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价格、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等进行比对,发现异常高价时督促医药企业主动调整。
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会对实体药店产生重大影响。湖南省药品流通行业协会原秘书长黄修祥表示,这相当于“四同药品(同通用名、同厂牌、同剂型、同规格药品)”药价治理的延续,药品价格治理一直在进行中。他指出,线上药店的价格更透明,这类药店为了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会把药品的价格压低。国家医保局此次发函,主要是想摸清药品的真实底价。
然而,政策的实施也面临着挑战。黄修祥提到,尽管很多省级集采平台挂网价进行了四同药品的药价治理,价格相对比较透明,但由于供应商和医院的部分利益输送未完全切断,一部分“水分”仍可能体现在挂网价中。相比之下,线上药店药价是在药品成本价基础上,加上了平台抽成费、骑手配送费等费用,这一价格可能更接近药品真实价格。
随着政策的推进,医药零售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一方面,药店数量过剩的问题日益凸显。据商务部数据,2020—2022年,国内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额分别为5119亿元、5449亿元、5990亿元。药品的总体消费水平相对固定,药店数量增加导致每家药店的利润被摊薄,加剧了药店之间的竞争。
另一方面,药店的经营模式也在发生变化。黄修祥认为,未来药店将出现“多元的更多元、专业的更专业”的趋势。专业的药店将专注于药剂师调配处方并开药,而多元的药店则以大健康产品为中心,可以购买药品、保健品等多种产品。这两种药店应是独立的两种体系,互不影响。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变革意味着未来购买药品将有更多选择,价格也将更加透明。但同时,也需要提高辨别能力,确保购买到正规渠道的药品。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行业的自我调整,相信医药零售市场将逐步走向规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