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沟红石滩红色石头形成原因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的海螺沟景区,有一处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红石滩。这里的石头无论大小,都呈现出艳丽的铁锈红色,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当地干部介绍说, 一旦遇上雨水冲刷,红石就会变得鲜红如血,仿佛拥有生命一般。

这种奇特的红色并非石头本身的颜色,而是因为一种名为“乔利橘色藻”的微生物。2012年1月,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对四川贡嘎山下的红石滩进行了详细报道。中科院的刘国祥教授在2005年就带队探索泸定地区,并在学术界发表论文,正式确认了这种表面鲜红如血的石头实际上是表面附着了一种新的地表藻类。

乔利橘色藻属于气生的丝状绿藻,外层富含虾青素,因此呈鲜红色。 这种类胡萝卜素能帮助橘色藻抵抗高海拔地区强烈的紫外线。刘国祥博士将这种藻类命名为“乔利橘色藻”,它与传统绿藻有明显区别:颜色截然不同,主干呈根状,只有单侧的分支结构,只能生长在贡嘎山东北面的坚硬岩石之上,对空气、海拔、湿度、温度的敏感度非常高。

红石滩的形成需要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 首先,贡嘎山区处于横断山脉,山多且位于盆地与高原的交界处,南方暖湿气流遇冰川阻挡极易形成降雨,海螺沟红石滩每年的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为橘色藻提供了必要的潮湿环境。其次,贡嘎山有多条冰川,冰川富含锰等矿物元素,融化的冰川河流成乳白色,俗称“冰川乳”,为橘色藻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此外, 贡嘎拉曲河源头附近有温度高达92摄氏度的泉水 ,温泉水流下来依旧温暖,即使在冰川下或冰天雪地里, 海螺沟的红石也能保持温暖 ,这是橘色藻能够与冰川、冰雪同时存在的原因。

关于红石滩的形成,当地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天气异常干旱,一条巨蟒口渴难耐,准备到大渡河饮水。来到牦牛沟时,巨蟒忍不住驻足吸水,导致整条河几乎被吸干,百姓干渴难耐。高僧象雄东群为救百姓,打破规矩杀死了巨蟒。巨蟒的鲜血喷溅,染红了四周山岩,从此这里变成了血红般的山岩峡谷。

海螺沟红石滩不仅是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更是科学研究的宝库。它的形成过程、生长规律以及为何只生长在特定地区,至今仍是未解之谜。这些红石是从远古优胜劣汰生存下来的品种,还是普通绿藻因特殊自然事件发生了基因变异?这些问题都等待着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索解答。

海螺沟红石滩的神秘与美丽,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激发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望。它不仅是旅游观光的胜地,更是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