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哪些症状表现?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Image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症状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中心主任医师孙秀静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甚至有部分患者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是在健康体检和常规检查中发现的。

对于有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等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包括食欲不振、嘈杂、嗳气、反酸、恶心、口苦等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伴有舌炎、消瘦和贫血。值得注意的是,症状的有无和轻重与内镜表现和病理的严重程度之间没有相关性。

这种症状的非特异性给诊断带来了挑战。孙秀静强调,不能仅凭患者的临床表现就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还需要通过血清胃蛋白酶原I、II以及胃泌素-17的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以及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明确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几乎所有的现症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此外,饮食和环境因素,如进食过冷、过热以及粗糙、刺激性食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自身免疫性胃炎、胆汁反流、药物(尤其是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饮酒等因素都可能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目标主要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胃黏膜的组织学、延缓或阻滞病变的进展、降低癌变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根除治疗是基本的治疗手段。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延缓、甚至逆转萎缩。对于伴有胆汁反流的患者,可以应用促动力药物和有结合胆酸作用的黏膜保护剂。对于服用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的患者,应评估是否可以停用该药物,必要时进行HP检测并根除,并根据病情选用质子泵抑制剂或胃黏膜保护剂。

孙秀静提醒,慢性萎缩性胃炎虽然是一种癌前疾病,但通过及时发现和干预,可以明显改善黏膜的病变情况,延缓甚至逆转萎缩和肠化,避免发展为癌。定期监测随访对于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至关重要。对于不伴有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建议1-2年行胃镜和病理随访1次;对于有中重度萎缩或伴有肠化生的患者,应每1年左右随访1次。

总的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表现虽然缺乏特异性,但通过全面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及定期监测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