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的BBC记者在镜头中出丑,让我们想起当年柴静采访丁仲礼

发布时间:2024-09-03

Image

BBC记者斯蒂芬·萨克尔近日在采访圭亚那总统伊尔凡·阿里时,翘着二郎腿,用食指指着总统质问:“谁给你的权力?”这一幕让人不禁想起2010年柴静采访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时的场景。两位记者都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傲慢态度,而这种傲慢背后,折射出的是西方媒体对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标准和偏见。

萨克尔在采访中不断质疑圭亚那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决定,认为这将增加全球碳排放。然而,阿里总统指出,圭亚那拥有相当于英格兰和苏格兰面积总和的永久性森林,储存了195亿吨碳。圭亚那的森林砍伐率是世界上最低的,即使最大限度开发油气资源,仍能满足净零排放目标。阿里愤怒地指出:“西方国家没有资格在环境保护上对我们说教。”

同样,在2010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柴静作为央视记者,却站在西方立场上,支持发达国家制定的减排方案。当丁仲礼院士指出该方案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时,柴静竟然质问:“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中国人就应当少排?”这种质问背后,是对发展中国家发展权利的漠视。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碳排放量大幅下降。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需要大量碳排放来支持经济发展。正如阿里总统所说:“你们(西方国家)享受了我们保护环境的成果,但你们既不付钱,也不知感恩。”

这种双重标准不仅体现在环境保护上,还体现在其他领域。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时,西方媒体不再谈论碳排放,反而开始质疑中国产品的质量。这种前后不一的态度,暴露了西方媒体的真实目的:不是真正关心环境保护,而是要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艰难的平衡: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发展经济。圭亚那的例子表明,这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关键在于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历史责任,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的空间和支持。正如丁仲礼院士所言:“发达国家才11亿人,发展中国家有55亿人。我维护这55亿人的利益、保证联合国前年发展计划的落实,这才是基于人类共同利益。”

西方媒体,尤其是像BBC这样的国际大媒体,应该摒弃傲慢与偏见,客观公正地报道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用“环保”之名行遏制发展之实。毕竟,正如阿里总统所说:“你们西方世界就是这么虚伪,一边破坏环境,一边向我们说教。”这种虚伪,是时候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