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建筑施工中的高处作业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这类作业普遍存在高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加强高处作业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2016年7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2016),自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这一规范取代了之前的JGJ80-91版本,成为指导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
该规范涵盖了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交叉作业及安全网搭设等项作业的安全要求。其中, 第4.1.1、4.2.1、5.2.3、6.4.1、8.1.2条被列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这些条文涉及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安全带的使用、安全网的搭设等方面,是保障高处作业安全的基础。
高处作业的主要风险点包括 :
临边作业:在工作面边沿无围护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0mm的高处作业。规范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并加挂安全立网。
洞口作业:在孔、洞口旁边的高处作业。规范要求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的防护设施。
攀登作业:借助建筑结构或脚手架上的登高设施进行的作业。规范要求设置攀登自锁器等防坠落装置。
悬空作业:在周边临空状态下进行的高处作业。规范要求设置可靠的操作平台,并配备安全带。
针对这些风险点,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
安全教育培训: 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培训 ,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安全网、安全带等防护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
安全检查与监督:建立完善的检查制度,对高处作业现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应急预案:制定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的要点可以概括为:严格遵守行业标准,全面识别风险点,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加强教育培训,强化监督检查。只有将这些要点贯穿于高处作业的全过程,才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