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誉为“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的挂壁公路——郭亮洞。这条全长1250米的隧道,横亘于海拔1700米的峭壁之上,是郭亮村村民用5年时间,以钢钎铁锤手工开凿而成的奇迹。
郭亮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出入仅有一条始建于明代的石阶路。1972年,在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的带领下,13名村民组成突击队,开始了这场与悬崖峭壁的较量。他们腰系粗绳,凌空作业,在坚硬的砂岩上一锤一钎地凿出这条生命通道。1977年5月1日,郭亮洞正式通车,结束了郭亮村与世隔绝的历史。
这条隧道的开通,不仅改变了郭亮村的命运,更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催化剂。20世纪90年代初,郭亮村开始发展旅游业。昔日封闭的山村,如今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万仙山的第一风景区。2018年,郭亮村接待游客达140万人次,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从“高路入云端,望顶眼欲穿”的绝境,到如今的旅游胜地,郭亮村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郭亮洞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隧道内设有30多个“天窗”,原本是施工时用于清理石渣的窗口,如今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将对面山崖的美景框入其中。游客驾车穿行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
郭亮洞的建设过程,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正如一位村民所说:“过去看是穷山恶水,饭都吃不饱,最羡慕平原;现在也有心情观景了,人人都觉得家乡好。”这种从困境中求生,到主动改变命运的精神,正是郭亮洞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从封闭山村到旅游胜地,郭亮洞的变迁不仅是一个村庄的发展史,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巨变的缩影。它告诉我们,只要勇于开拓,再艰难的环境也能变成发展的机遇。郭亮洞,这条“最原始”的挂壁公路,如今已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见证着中国乡村的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