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后,提醒大家:多吃1肉2果3菜,润秋祛燥,安稳过秋天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处暑时节,暑气渐消,秋意初显。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凉爽的秋季即将到来。在这个季节交替的关键时期,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还能为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储备能量。

处暑时节鸭肉成养生首选

处暑时节,鸭肉无疑是餐桌上的明星。民间有谚语说:“处暑吃鸭,无病各家。”这不仅是因为鸭肉味甘性凉,肥瘦适宜,更是因为它具有滋阴清热、生津健脾的功效。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袁莉妮指出:“处暑时节吃鸭子,不仅可以滋阴清热、生津健脾,还能有效预防秋燥。”她建议市民在这个时节多吃点鸭肉,来取代其他肉类,为身体补充所需的营养。

应季水果助你润燥养肺

除了鸭肉,一些应季水果也是处暑时节的养生佳品。梨是处暑后最好的润肺食物之一。正如一位营养专家所言:“处暑节气后天气干燥,每天吃一两个梨可以有效缓解秋燥。”苹果则是健脾开胃的好水果,其甘甜多汁,能够生津止渴,改善处暑时节口干舌燥的症状。葡萄在处暑时节正大量上市,具有补气血、强筋骨的作用。山楂则有健胃消食、生津止渴、祛热解火的功效。

时令蔬菜为餐桌增添营养

在蔬菜方面,处暑时节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清热润燥功效的食材。例如,莲藕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作用;银耳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百合则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这些食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秋燥,还能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

秋季饮食需注意平衡与适度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处暑时节适合进补,但也要注意平衡和适度。正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李晓玲所言:“处暑之后早晚温差逐渐增大,秋燥渐显,饮食上宜‘增酸减辛’。”她建议可以多吃山楂、苹果、葡萄、柠檬等酸味食品,多喝水补津液,适当食用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

此外,李晓玲还提醒:“随着天气转冷,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这体现了中医养生中“顺时而食”的理念,即饮食要顺应季节变化,适时调整。

总的来说,处暑时节的饮食调理应该以润燥养肺、滋阴清热为主。通过合理搭配鸭肉、应季水果和时令蔬菜,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为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做好准备。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的平衡和适度,避免过度进补或偏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润秋祛燥”,安稳度过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