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布鲁克林有棵树》|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都值得热爱

发布时间:2024-09-15

Image

在20世纪初的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名叫弗兰西的小女孩正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她的故事,被美国作家贝蒂·史密斯记录在半自传体长篇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中,感动了无数读者。

弗兰西生长在一个贫困的爱尔兰-德裔移民家庭,居住在布鲁克林的贫民窟。11岁的她,每天都要和弟弟一起捡拾废品,换取微薄的收入。他们的生活拮据到连发霉的面包都要买来充饥。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弗兰西却展现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弗兰西天生喜欢读书,她逮到什么读什么 :经典作品她读,垃圾作品她也读,甚至连时刻表和食品店的价目表都不放过。每周,她都会去图书馆借书,如果图书管理员能对她微笑或说句友善的话,她就会很开心。阅读成为了她精神世界的避难所,让她能够在艰苦的现实中找到一丝慰藉。

然而,弗兰西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面临着家庭的不幸、同学的歧视和社会的不公。她的父亲虽然深爱着她,却是个一无是处的歌手,经常喝得醉醺醺的。母亲虽然坚强,却将大部分的爱倾注在弗兰西弟弟的身上。弗兰西在学校里也常常受到轻视,甚至有一次,医生和护士因为她和弟弟手上的泥巴而嘲笑他们来自“不配生孩子”的穷人家庭。

面对这些苦难,弗兰西并没有选择逃避或沉沦。相反,她展现出了惊人的坚韧和乐观。她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因此在母亲的鼓励下,她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参加自考,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密歇根大学,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最后成为了一名作家。

弗兰西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苦难,我们有选择的权利。 我们可以选择抱怨命运的不公,也可以选择像弗兰西一样,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正如作者贝蒂·史密斯在序言中所说:“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

在当今社会,我们或许不再面临弗兰西那样的物质贫困,但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依然存在。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妨想想弗兰西的故事,想想她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让我们像弗兰西一样,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