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一封信,是怎么改变两山轮战的规模和作战方式的?

发布时间:2024-09-19

1979年至1989年,十年光阴匆匆而过,这十年对于刚刚摆脱混乱迎来改革开放的中国而言,无疑意义重大。

当时,国家刚迈上正轨,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等老一辈领导人引领,准备着手实施一系列新的改革政策。

然而,中国南疆的局势却并不乐观。

邓小平同志审慎分析形势,为了维护南疆的安宁,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开始了一场长达十余年的中越边境战争。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第一阶段始于1979年2月,持续至1981年5月的法卡山与扣林山战役。

接着是1984年至1989年10月底的五年两山轮战。

第二阶段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即两山轮战期间,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委的刘亚洲同志向党中央领导人撰写了一封具有重要意义的信件,决定了两山轮战的未来走向。

这封信显著影响了后续两山轮战的规模和作战方法。

1987年4月10日,该信送达党中央领导人,因篇幅较长,本文仅摘取要点。

刘亚洲同志在信的开头,首先强调了老山轮战的重要性,指出这场战役对东南亚局势产生了深刻影响。

套用毛主席的话说,这是一场军事与政治交织的战斗。

其次,两山轮战提升了全国人民的士气,体现了中央决策的英明,打破了越南军队不败的神话。

不过,通过实地调研,刘亚洲同志指出,当前两山轮战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

首先,1984年至1987年间,两山轮战已进行了近四年,越军已经彻底摸清了解放军的战略意图。

一旦我军发起进攻,敌军常常迅速脱逃,导致我方扑空,反复如此极大削弱了士气。

其次,两山轮战已持续这么久,实际上已经难以起到有效的练兵作用与牵制敌人。

由于战斗多发生在深山老林,地形较为固定,解放军多为主动进攻,越南军队则被迫防守,双方的战斗往往局限在几百米的小山包上,这样的地形不适合展开大规模的演习。

南疆山川众多,敌人通常不会固守小山包,这显然违背了中央军委设立的战略目标和训练目的。

第三,虽然两山轮战规模不大,但部队消耗极为巨大,少数指战员存在不良作风,导致部队之间的关系紧张。

第四,长期的战争使解放军各大军区指战员的神经时刻处于紧绷状态。

加之国内宣传不足,造成不少官兵无法从战略层面理解这场战争。

刘亚洲同志认为,从战略利益角度出发,解放军应继续施加对越南的压力,但同时应考虑调整作战模式与策略。

在广西方向,强调小规模的机动战,利用心理战术,派遣少量精锐部队驻守边境,运用渗透和特种作战等国际上流行的方法,重点打击越南的排华势力与好战分子。

唯有如此,两山轮战才能真正符合我军的战略意图。

总体来看,刘亚洲同志的这些观点不能说完全正确,但其中不乏可取之处。

根据当时局势分析,中越之间的边境战争不太可能演变成大规模的毁灭性战争。

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小朋友调皮,教训一下就行。”

其意即,中国应设法将越南拉回正轨,给予这一不守规矩的小朋友适当的教训即可。

在此背景下,第一阶段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便开始了长达数年的两山轮战。

在这一期间,我们为拉回越南出奇心思,利用军事行动动员了越南军队,同时通过外交手段让越南了解现实,避免再做亲者痛仇者快的行为。

其结果是,历时十多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既压制了越南和苏联,又锻炼了各战区的解放军部队。

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无论大规模还是局部战争,刚参战的士兵往往激情高涨,能很好地执行上级的指令与作战计划。

然而,随着时间延续,长时间处于紧绷的状态,指战员们的生理与心理均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即使在两山轮战期间,各部队轮流上场,这种影响仍波及整个解放军。

期间,解放军在战争中浪费的人力物力更是难以估量。

换句话说,当两山轮战进入相持阶段时,解放军是否还有必要继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敌人消耗,而无法达到最初的战略目标?

正因如此,刘亚洲这封信在递交给领导后,引起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重视。

到了1987年4月底,第47集团军开始撤离前线,解放军第27军和第13军随后开始轮战。

此时,战争局势逐渐缓和,解放军不再频繁主动出击,而是利用一些不重要的阵地诱使越军出动,并对其进行针对性部署。

最终,两山轮战在1987年以后,解放军逐步缩小参与部队的规模。

1988年,27集团军下属各技术兵种撤离老山战区,而接防的13军则仅派出17,000余人参加轮战,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优的成果。

杀鸡可用牛刀,但部队绝不可松散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