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八原来是中国传去日本的!为何现在成为日本声乐的代言?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尺八,这支源自中国的古老竹制吹管乐器,历经千年沧桑,如今已成为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命运,折射出中日文化交流的复杂历程,也引发了人们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尺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东汉时期。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竖吹管乐器。到了隋唐盛世,尺八作为重要的宫廷乐器风靡一时。《新唐书·吕才传》中提到,唐太宗时期,音律专家吕才制作了十二支不同长度的尺八,与律吕和谐相契。这一记载,让吕才被誉为“尺八之父”。

然而,尺八在中国的命运却颇为坎坷。随着宋代的到来,尺八逐渐式微。有学者认为,尺八音色苍凉,带有杀伐之意,与宋代文人追求的阴柔婉转之风格格不入。加之制作工艺复杂、学习门槛高等因素,尺八最终在中国失传。

与此同时,尺八却在日本找到了新的生机。据史料记载,尺八在奈良时代(约公元8世纪)传入日本。日本僧人心地觉心在南宋时期来华学禅,期间学会了尺八技艺,并将其带回日本。心地觉心回国后创立了普化宗,将尺八列为宗派法器。从此,尺八在日本僧侣和武士阶层中广泛流传。

在日本,尺八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它与禅宗文化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吹禅”艺术。尺八演奏者通过吹奏,追求心灵的顿悟与升华。这种精神追求,使得尺八在日本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尺八在日本的发展,也体现了日本文化善于吸收外来元素并加以本土化的特点。日本尺八在形制、演奏技巧等方面都与中国古代尺八有所不同。例如,日本尺八采用了外切吹口,增加了管径,这些改变都影响了尺八的音色和表现力。

然而,尺八在中国的传承并未完全中断。在福建、广东等地的南音音乐中,仍保留着与唐代尺八相近的乐器。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尺八在中国也逐渐引起关注。2017年在北京举行的“《尺八·一声一世》告白会”,汇聚了中日美三国的尺八演奏家,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展现了尺八文化在中国复兴的希望。

尺八作为一种乐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是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也是人类追求精神境界的艺术载体。尺八的音色苍凉悠远,能够触动人心深处的情感。正如日本尺八演奏家佐藤康夫所说:“尺八是最接近人声的一种乐器,它可以表达人非常细微的情感。”

展望未来,尺八在中日两国都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在日本,尺八虽然地位稳固,但也面临着年轻一代兴趣不足的问题。在中国,尺八的复兴之路则刚刚起步。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让这门古老艺术焕发新的生机,是中日两国文化界共同面临的课题。

尺八的命运,折射出文化传承的复杂性。它提醒我们,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其历史渊源,更在于它能否与当代社会产生共鸣。无论是日本的“尺八本曲”,还是中国年轻人对尺八的重新认识,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这门古老艺术的现代意义。

尺八的故事,是一段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化传承,不仅需要对传统的尊重,更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尺八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思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