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耗子(满族小吃)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在满族的传说中,有一种名为“苏耗子”的传统小吃,它的诞生源于一个聪明媳妇劝夫勤劳的故事。相传,有一对夫妇,丈夫当兵回家后变得又馋又懒,整天好吃懒做。媳妇多次劝说无果,便在丈夫生日那天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媳妇来到自家地里,摘了一些苏子叶,用粘米面包上豆沙馅,做成耗子的形状,再用苏叶一裹,那苏叶的蒂把正好成为耗子尾巴。她对丈夫说:“今个,我为你的生日准备好了你最爱吃的东西”。丈夫一看,虽然不高兴,但还是硬着头皮坐下来吃。结果,他发现这“苏耗子”味道不错,一个接一个地吃了起来。媳妇见状,便趁机让他去铲地消食。从此,丈夫渐渐变得勤快起来,小两口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满族人民的智慧,也反映了苏耗子在满族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苏耗子,又称“粘耗子”、“苏叶糕”、“苏叶饽饽”,是满族人喜爱吃的粘食之一。它的制作方法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技巧。

制作苏耗子时,首先需要将糯米用水浸泡后磨成糯米面,红豆也要用水泡上一宿,在大锅里煮烂,加糖,制成红豆沙。然后,将糯米面和成柔软的面团,再将苏叶一片片洗净、阴干。将苏叶的正面滴一点豆油,与另一片叶子合在一处互相磨擦,使两片叶子都能沾上油。最后,将发好的糯米面往抹完油的苏叶上摊匀,加豆沙馅包好,上锅蒸10到15分钟即可出锅。

苏耗子不仅口感独特,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紫苏叶归肺、脾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糯米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的作用。

如今,苏耗子已经成为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节日庆典中不可或缺的美食,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小吃。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承载着满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统,是满族饮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