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采耳一直爽?存在风险,这4种情况需去正规医院采耳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近年来,采耳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方式在城市中悄然流行。然而,这种看似享受的服务背后,却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

耳屎,学名耵聍,实际上是人体外耳道皮肤的正常分泌物。它不仅能防止水分、异物、昆虫等进入耳道,还能维持外耳道的酸碱平衡,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湖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易新林主任医师指出:“一般来说正常人并不需要采耳,也不提倡自己采耳,更不要到非专业场所采耳。”健康的耳朵分泌的耳屎会随着日常的咀嚼、吞咽、头部运动等自然地向外耳道口移动,然后自行脱落。

然而,不当的采耳行为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首先,使用不当的工具或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刮伤或损伤耳道皮肤和鼓膜,导致疼痛、出血、感染等问题。其次,在公共场所采耳,如果器具消毒不彻底,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传播一些通过体液传播的疾病,如乙肝、艾滋病等。湖北省中医院就收治了多例因采耳导致的“霉菌性耳炎”患者。

此外,采耳还可能增加耵聍栓塞的概率。湖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易新林主任医师解释道:“采耳可能会将耳屎推向耳道深处,形成耵聍栓塞,影响听力,甚至可能会损伤鼓膜,导致鼓膜炎或鼓膜穿孔,引起化脓性中耳炎。”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去正规医院采耳呢?易新林主任医师指出,以下三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1. 耳道耵聍栓塞:如果耳朵里的耳屎特别黏稠,容易形成较硬的耳屎,难以自行排出。
  2. 耳道流脓:可能是中耳炎或其他感染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
  3. 听力突然下降:可能是耵聍堵塞、中耳炎或突发性耳聋等原因导致,需要专业医生诊断。

如果确实需要清理耳道,正确的做法是:将棉签浸透温水后稍稍挤干,放入外耳道内朝一个方向轻轻旋转,将“耳屎”泡湿、浸软后随之带出。对于质硬的“耳屎”,则需找医生取出。

总的来说,采耳虽然能带来一时的快感,但潜在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自身的健康。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则不建议频繁采耳。如果确实需要清理耳道,最好选择正规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毕竟,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