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医师职业道德—《医师法》后,恶劣者,将会终身禁止从业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医师法》新规剑指医疗行业“害群之马”。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明确规定,对于严重违反医师职业道德、医学伦理规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医师,将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或者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活动,五年直至终身禁止从事医疗卫生服务或者医学临床研究。

这一规定填补了以往法律的空白。在《执业医师法》时代,最严重的处罚仅仅是吊销执业证书,而受处罚的医师两年后还可以再次申请注册。这种低违法成本的制度设计无法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医师法》的出台,极大提高了严重违规行为的处罚上限,为构建健康医疗生态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然而,医疗行业的“害群之马”并非单纯的“蛀虫”。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指出,医疗界的“害群之马”很大概率同时也是“千里驹”。这意味着,在打击腐败行为的同时,如何保护和激励优秀医疗人才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通报的非法医疗美容十大典型案例为例,其中不乏无证行医、超出执业范围开展医疗活动等严重违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健康权益,也严重破坏了医疗行业的公信力。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在这些案例中,可能存在着一些具备一定医疗技能,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获得合法执业资格的“民间高手”。

如何在打击“害群之马”的同时,为这些“千里驹”提供合法执业的途径,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饶毅建议,可以借鉴2015年中国药监局的做法,设定一个时间节点,此前的违规行为既往不咎,此后则绝不允许任何人再犯。这种做法既能有效遏制当前的违规行为,又为过去的一些“灰色人才”提供了改过自新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医师法》不仅对严重违规行为设定了严厉的处罚,还对医师的日常执业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未按照规定履行告知义务或者取得知情同意、拒绝对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紧急处置等行为,都可能面临吊销执业证书的处罚。这些规定旨在从源头上规范医师行为,预防“害群之马”的产生。

总的来说,《医师法》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医疗行业治理进入了新的阶段。它不仅为打击“害群之马”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构建健康医疗生态奠定了基础。然而,法律的实施还需要配套措施的跟进。如何在严格执行法律的同时,为优秀医疗人才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如何在打击违规行为的同时,为“灰色人才”提供合法化途径,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只有在法律、制度和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真正实现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