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1949年1月,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听闻解放军以60万人击败国民党80万军的消息,连声称赞:奇迹,奇迹!
20世纪80年代,几位美国军官到访当年的淮海战役战场,带着同样的问题探究:为何一支由60万步兵组成的部队,却能击败拥有美式机械化武器和空中支援的国民党军80万人?
其实,这些国外军事指挥员并不清楚,淮海战役初期的战略仅是一场局部的歼灭战。
后期随着参战力量规模不断扩大,正如毛主席所说:从“小淮海”变成了“大淮海”。
然而,这场70多年前的战役到底是由谁指挥的?如今成了网友热议的焦点。
邓小平同志回忆往事时,曾明确表示:“1948年11月1日黄昏,毛泽东主席发来电报,同意整个战役由邓小平、陈毅二人统一指挥,授权陈毅、邓小平临机决定中野主力配合华野的具体作战方案。”
可是,如今提到淮海战役,人们往往会想起粟裕大将作出的系列决策,最终成为战役胜利的关键因素。
那么,淮海战役究竟是谁指挥的呢?
1948年7月14日,毛主席在电报中要求华东野战军在8月至9月间攻克济南,而后攻下徐州。
此时,粟裕正在考虑济南战役的作战方案,并联想到济南战役结束后,陇海以北、保定以南基本上没有敌人。
在华东地区,下一步就是如何歼灭陇海路及其以南地区的国民党军,为最后打过长江做准备。
因此,粟裕认为济南战役结束后,应从徐蚌线以东出兵,先攻取淮阴、淮安,若国民党军不来增援,则继续攻占海州和连云港。
当时粟裕连战役的名称都想好了,取名“淮海战役”。
1948年9月25日,毛主席经过反复思考,向饶漱石和粟裕发出电报,同意开展淮海战役。
在毛主席与粟裕等人商讨淮海战役作战部署的过程中,敌情也在不断变化。
1948年10月11日,毛主席提出淮海战役的当天,同时电告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让他们立即部署攻击郑州、徐州的国民党军,牵制孙元良兵团。
1948年10月22日,中原野战军攻克郑州,并解放开封。
陈毅、邓小平向毛主席提出配合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的方案。
1948年10月27日,中原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由郑州地区向东挺进。
粟裕分析战场形势,发现淮海战役规模越来越大,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由之前的战略协同发展为战役协同,根据形势需要必须建立统一的指挥体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两大野战军的整体作战能力。
因此,1948年10月31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发出电报,同时告知陈毅、邓小平、华中局和中原局,提出建立统一指挥体制的想法。
1948年11月1日,毛主席致电陈毅、邓小平、粟裕,并电告华东局和中原局,指示整个淮海战役由陈毅和邓小平统一指挥。
最终,淮海战役成了决定解放全国的关键性战役,由原定攻打淮阴、淮安、海州、连云港,歼灭黄百韬部队等部十几个师,发展成了以徐州为中心,在广阔战场上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大决战。
淮海战役最初的战略构想和方针是由粟裕大将首先提出的,以华东野战军为主进行,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灭掉黄百韬部队后,解放军不仅在战场态势上占据主导权,在兵力数量上也占据优势。
正是粟裕率先向毛主席以及陈毅、刘伯承、邓小平提议关于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
毛主席电告陈毅和邓小平,让他们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说到这里,或许淮海战役总指挥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总指挥就是陈毅和邓小平,毕竟这是由毛主席亲自委任的。
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立下第一功,但他并非毛主席亲自委任的战役总指挥。
然而,毛主席虽然赋予陈毅、邓小平“临机处置一切的权力”,但是淮海战役总前委同样包括了粟裕、刘伯承、谭震林等开国将帅。
而且淮海战役总前委只开过一次全体会议,讨论的内容也并非战略。
整个战役进行过程中,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虽配合默契,但在具体的战术打法上还是有些差异的。
说穿了,邓小平与陈毅是毛主席亲自委任的战役总指挥。
从相关电报和档案文献来看,却找不到总前委指挥淮海战役的具体记载,更找不到总前委书记主持决定淮海战役部署的相关记录。
依据现有公开资料进行合理分析,淮海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总指挥并非总前委,因为当时的前委尚未成立。
粟裕全权负责歼灭黄百韬部队后进入淮海战役第二个阶段。
这个阶段中,毛主席发出两封电报,对总前委布置工作,任命陈毅、邓小平为战役总指挥。
但毛主席同样多次给粟裕发电报,与其商讨战术打法。
显然,总前委并没有具体负责淮海战役的全盘指挥,毛主席在西柏坡同样直接参与了战略决策。
总的来说,淮海战役究竟是谁指挥的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重要的是粟裕提议,党中央与毛主席建立了淮海战役总前委,协调两大野战军统一的指挥机构。
毛主席指派资历高、善于调配工作的陈毅和邓小平担任总前委书记,进行统一指挥,主要是为了稳定军心,协调两大野战军的各种细节,实现最终的战役协同。
淮海战役的总指挥是陈毅和邓小平,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在某些局部战役的指挥过程中,总前委赋予了粟裕一定的决定权。
由于淮海战役从一场局部战役,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不可能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
总前委的五位领导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