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颈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统计,40岁以上人群中颈椎管狭窄的发病率高达10%。这种疾病不仅会引起颈部疼痛,还可能导致四肢麻木无力,严重时甚至造成瘫痪。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至关重要。

颈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患者常出现慢性进行性的四肢感觉及运动障碍,表现为下肢麻木、肌肉发紧、步态不稳,上肢发抖、无力,手指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等。体格检查可发现颈部僵硬,后伸、侧屈及旋转活动受限,棘突旁有压痛。上肢可出现感觉减退、肌力下降,肱二、三头肌腱反射亢进,霍夫曼征阳性。下肢感觉、运动障碍为其首发症状,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沉重感,步态不稳,下肢多有感觉障碍,深感觉存在;或下肢肌张力增高,呈不完全性痉挛性瘫痪;膝、跟腱反射亢进,踝、髌阵挛阳性,肌痉挛侧的巴宾斯基征阳性。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颈椎管狭窄症的关键。X线检查可见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不对称,颈椎曲度减小、变直或反弓。CT检查可以显示椎体后缘骨赘、后纵韧带钙化、多个椎间盘突出、黄韧带的增厚等情况。MRI检查则能更清晰地显示多个椎间盘突出,椎管节段性狭窄,或有后纵韧带钙化或黄韧带增厚等。此外,肌电图检查也可辅助诊断,神经体感电位(SEP)潜伏期平均值延长者为传导障碍,提示脊髓、神经压迫性损害。

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缓解疼痛,进行物理治疗增强颈部周围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对于症状严重或持续加重的患者,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颈椎椎板切除术、椎板切开术和椎板成形术等。这些手术的目的是扩大椎管空间,减轻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然而,预防永远胜于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预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伏案工作。
  2. 经常进行颈部运动,如缓慢屈、伸、左右侧屈及旋转颈部,每天早晚各数次。
  3. 选择合适的枕头,使颈部保持自然生理弧度。
  4. 避免颈部受凉,注意保暖。
  5. 戒烟,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6.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颈部肌肉力量。

总之,颈椎管狭窄症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通过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和积极预防,我们可以有效控制这种疾病的发展,保护颈椎健康。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颈椎状况,定期进行检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