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29
重庆地铁亏损超80亿,这一数字令人震惊。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重庆地铁的亏损情况并非个案,而是反映了中国城市地铁普遍面临的困境。
地铁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高昂而收入有限。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数据,2019年全国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成本(不含大修更新)的中位数为每公里1126.15万元。而进入大修更新期的北上广深等地的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成本更是超过了每公里1500万元。相比之下,地铁票价收入往往难以覆盖这些成本。以北京为例,2022年北京地铁全网乘客的人均运营成本为14.32元,是平均票价的3倍多。
地铁亏损不仅影响运营方的盈利能力,还可能给地方政府带来财政压力和债务风险。一些城市为了资金筹措,借助融资工具等手段进行融资,但债务规模过大可能使得其承受的风险加大。地铁亏损可能直接影响融资的还款能力,进而导致债务问题的加剧。
面对亏损困境,地铁运营方可以采取多种对策。商业化是解决地铁亏损的重要途径之一。地铁运营方可以通过引入商业广告、商业租赁等方式增加非票务收入,以弥补票价收入不足的情况。同时,可以积极开发地铁周边的商业配套,如商场、餐饮等,进一步增加收入来源。
创新也是解决地铁亏损问题的关键。地铁运营方可以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推出智慧地铁、移动支付等创新服务,提升地铁的便捷性和吸引力,增加乘客的使用频率和乘坐时长。此外,还可以探索推出优惠套票、会员制度等激励措施,提高客流量和盈利能力。
然而,我们不能单纯以盈利来衡量地铁的价值。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它不仅能有效缓解城市地面交通拥堵问题,实现节能减排,还能提高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正如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所言:“地铁建设产生的资产却是优良和稀缺资产,不仅不应该贬值,更是增值的优良资产。”
因此,尽管重庆地铁面临巨额亏损,但我们仍应看到其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政府和地铁运营方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寻求解决亏损问题的有效途径,确保地铁的可持续发展,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城市交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