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深刻揭示了劳动与人的本质、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这一思想经历了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再到《哥达纲领批判》的发展过程,最终形成了关于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成熟理论。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劳动看作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认为人在劳动中实现了自我确证和自我发展。他指出, 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人实现自我、展现本质力量的过程。 这一观点奠定了马克思劳动观的基础,强调了劳动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进一步发展了劳动观,提出了“塑形论”、“凝结论”、“观念论”、“必然王国论”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等五个论题。这些论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劳动与人的关系,强调了 劳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塑造人的本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的观点。他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是成为人生活的第一需要。 这一思想标志着马克思劳动观的成熟,体现了他对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深刻理解。
然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命题也引发了长期的争议。有学者质疑这一命题在逻辑上存在自相矛盾,认为如果劳动是人与猿的根本区别,那么猿在进化过程中就不存在劳动,从而无法解释劳动如何创造人。还有学者认为这一命题违背了现代科学,特别是遗传学的结论,因为后天获得的性状一般不遗传。
面对这些质疑,有学者试图通过将“劳动”和“人”区分为不同阶段来化解矛盾,但这种做法被批评为对恩格斯思想的“阉割”。实际上,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是从财富的源泉问题引出劳动话题,然后论述了从直立行走到人类社会形成的整个过程,强调了劳动对于人本身和人类社会形成的根本性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人”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人的本质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它告诉我们,人是通过劳动实践来改造世界、实现自我、推动历史进步的。劳动不仅是物质生产的手段,更是人实现自我价值、展现创造力的过程。在当代社会,这一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要重视劳动的价值,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劳动环境。
总的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揭示了劳动与人的本质、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尽管这一思想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但它对于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