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与中国液压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1995年, 博世和戴姆勒·奔驰首次在量产乘用车推出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此后,这项技术迅速成为汽车安全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ESP系统通过集成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TCS(牵引力控制系统),解决了车辆在紧急驾驶条件下防止打滑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在全球市场上,ESP系统已经成为新车的标配。 2021年,中国市场新车前装标配搭载ESP/ESC/DCS等电子稳定系统的上险量达到1868.19万辆,前装搭载率高达91.6% 。然而,这个庞大的市场主要由博世、大陆集团、ADVICS(爱德克斯)、NISSIN、Hitachi Astemo等外资巨头垄断,它们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90%。

中国本土企业在ESP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但正在加速追赶。 伯特利、亚太股份等厂商已经开始小规模量产ESP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在ABS(独立)市场,国产供应商已经开始成为主要参与者,这为ESP系统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ESP系统也在不断演进。 博世推出的iBooster+ESP冗余制动方案 ,实现了两套独立的电子制动控制单元,支持0-120km/h时速范围,有效规避了“刹车失灵”的风险。大陆集团的MK C1集成式制动系统则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套MK100液压制动系统HBE,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采埃孚与集度汽车的合作展示了ESP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双方将联合开发汽车机器人智能底盘技术,采埃孚负责开发高质量的底盘部件和打造安全可靠的数字执行接口。通过数字信号对底盘进行控制,可以实现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的机械解耦,为上层方案商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来探索新功能。

随着底盘电子控制系统不断融合,制动、转向、悬架等系统的相互备份冗余性能将得到提升,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国产化部件在数据及协议接口上的开放性,也将加速这一进程。

尽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挑战,ESP系统的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随着汽车安全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ESP系统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中国本土企业有望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为全球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