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史「五」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17世纪的欧洲,一个新兴的文学思潮悄然兴起,它就是古典主义文学。这一文学流派最早出现在法国,随后影响了整个欧洲,成为17世纪文学的主旋律。

古典主义文学的兴起并非偶然。17世纪的法国正处于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势均力敌的阶段。在封建王权的旗帜下,两个阶级暂时达成了妥协。这种政治气候为古典主义文学的诞生提供了土壤。古典主义文学在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思想上崇尚理性,强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范。这些特征反映了资产阶级与王权妥协的产物。

在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高乃依、拉辛和莫里哀。高乃依被誉为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者,他的代表作《熙德》通过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理智对情感的胜利。拉辛的悲剧则更完美地体现了古典主义特色,他的《昂朵玛格》借古喻今,谴责了国王、使节和公主的丧失理智。莫里哀则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始人,他的《伪君子》通过揭露宗教骗子的虚伪,展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

在英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弥尔顿。他的长诗《失乐园》取材于《旧约·创世纪》,被认为是“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弥尔顿在诗中塑造的撒旦形象,表面上是罪恶的化身,实则体现了挑战权威的叛逆精神,成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象征。

古典主义文学对法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学和民族语言的形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推崇的理性精神和规范化的艺术形式,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然而,古典主义文学也存在局限性。它过分强调理性,忽视了个人情感的表达;严格的形式规范,如“三一律”的要求,也束缚了作家的创作自由。

尽管如此,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仍然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妥协的产物,更是那个时代思想和艺术的结晶。通过古典主义文学,我们得以窥见17世纪欧洲社会的面貌,感受那个时代文人对理性和秩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