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管理四大阶段全过程控制要点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某市新建一座大型综合医院,总投资约10亿元。该项目从立项到竣工历时3年,涉及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等多个阶段。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项目团队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成功将最终造价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决策阶段精准估算投资

在项目决策阶段,团队采用了多种投资估算方法进行交叉验证。 他们首先利用生产能力指数法对类似规模的医院项目进行估算,然后采用系数估算法和指标估算法进行补充校核。通过综合分析,团队最终确定了较为准确的投资估算,为后续阶段的造价控制奠定了基础。

设计阶段优化方案控制成本

设计阶段是造价控制的关键。 项目团队采用了设计方案招标的方式,邀请多家设计单位参与竞争。他们不仅关注设计方案的美观性和功能性,还特别注重成本控制。最终,他们选择了既能满足使用需求,又能有效控制成本的设计方案。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团队还采用了限额设计的方法。他们将总造价分解到各个专业和分项工程,要求设计人员在限额内优化设计。这种做法有效避免了设计超概算的情况发生。

招投标阶段规范流程确保公平

在招投标阶段,项目团队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组织招标工作。 他们精心编制了招标文件,明确了工程范围、质量要求、工期安排等关键内容。同时,他们还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准确的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为投标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基础。

在评标过程中,团队采用了综合评估法,不仅考虑报价因素,还综合考虑了投标人的资质、业绩、施工方案等多方面因素。这种做法有效避免了单纯以最低价中标可能导致的质量风险。

施工阶段严格管理变更签证

在施工阶段,项目团队成立了专门的造价控制小组,负责全过程跟踪管理。 他们重点关注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管理,要求所有变更和签证都必须经过严格审批。

例如,当承包商提出增加某项工程内容时,造价控制小组会立即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进行现场勘查,分析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只有在确认变更确实必要,并且对造价影响可控的情况下,才会批准变更。这种做法有效避免了因随意变更导致的造价失控。

竣工结算阶段细致审核确保准确

在项目竣工后,团队组织了专业机构对工程结算进行了全面审核。 他们不仅核对了工程量,还对所有变更签证进行了逐一复核,确保每项费用都有据可依。同时,他们还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变化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确保结算价格的公平合理。

通过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该项目最终实现了造价控制目标。整个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造价增长幅度控制在5%以内,远低于同类项目的平均水平。这种成功的造价管理经验,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