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3
1958年6月30日,一则来自江西省余江县的消息让毛泽东激动不已。《人民日报》当天发表的通讯《第一面红旗》报道,余江县已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这个消息让毛泽东“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他随即挥毫泼墨,写下了两首著名的七律诗《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在第一首诗中,毛泽东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旧中国血吸虫病肆虐的惨状。他用“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这样生动的诗句,形象地刻画了疫区人民的苦难生活。然而,毛泽东并未停留在对旧社会的批判上,他在诗中巧妙地将时空拉长,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宏大的视角,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强烈愤慨。
第二首诗则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改天换地的壮丽图景。“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用充满希望的笔触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景象。他以“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这样富有想象力的诗句,表达了对人民群众创造力的赞美。最后,他以“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样充满胜利喜悦的句子,宣告了对血吸虫病的胜利。
毛泽东的这两首诗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对当时血防工作的高度肯定和动员。他在给胡乔木的信中写道:“灭血吸虫是一场恶战。”他还特别强调:“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
事实上,余江县的血防经验确实为全国提供了宝贵借鉴。从1955年底开始,余江县发动了3.6万多人投入灭螺战斗,填平了300多条有钉螺繁殖的旧沟渠和500多个旧水塘,搬动土方416万立方。这种“开新填旧”的灭螺方法,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同时,余江县还通过普及卫生知识、改善卫生设施等措施,切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余江县的成功经验很快在全国推广开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血防运动。据记载,到1958年底,全国已有100多个县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
然而,血防工作并非一蹴而就。正如毛泽东在《送瘟神》的后记中所言:“除开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疫的威胁。”这提醒我们,血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时至今日,血防工作仍在继续。2023年6月,国家疾控局等11部门印发《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方案(2023—2030年)》,提出力争到2028年全国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达到消除标准。这意味着,在华夏大地肆虐千余年的血吸虫病将进入消除状态。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感慨:从毛泽东的《送瘟神》到今天的血防行动方案,体现的是一代又一代人对人民健康的不懈追求。正如毛泽东所言:“是可忍,孰不可忍?”面对疾病,我们绝不能容忍。正是这种为民情怀,推动着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前进。